“党课荟”系列№2辛向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4-02-01 11:58:36 214

文章导读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辛向。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大家好,很高兴来给大家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的一些内容。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而言,2020年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看,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的时间节点,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的坐标节点。同时,2020年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在疫情发生后,人们头脑中会有很多疑虑:2020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能如期实现吗?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否要推迟?

党中央的回答十分坚定。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斩钉截铁地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提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所以我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大家简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第二,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更加成熟定型的社会;第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体魄健康的社会;第四,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盎然向上的社会;第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遵循的逻辑。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大意是百姓


倘若也能有劳有休,有吃有喝,有娱有乐,就可以说接近小康水平了。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论述。

到了东汉末年,儒家的代表人物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中提出,社会的发展要有三个阶段:一是衰乱世,二是升平世,三是太平世。其中第二阶段升平世就相当于小康社会。所以,“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历了一个生动的发展过程:

(一)邓小平同志启动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之后,邓小平同志一直在思考中国发展的目标问题。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会长马尔科姆·麦克唐纳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五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之后他反复思考和阐述这个问题。3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他两天前提出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括为“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继续思考“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什么内涵,到1979年的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邓小平对于2000年中国的“小康社会”有系统的设想,比如: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达到800至1000美元;人口稳定在12亿5000万左右,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至12000亿美元;人民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是日子好过,经济发展使所有人得益,没有太富的,也没有太穷的,日子普遍好过;对外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成为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等。

2000年,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所谓“总体”,那就意味着只是整体达到了,2000年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江泽民同志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进程

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这里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总体小康建成,我们应该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了。

2002年1月14日,在党的十六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他提出四个理由:

第二,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党的十五大对新世纪的展望、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相一致。

第四,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 实际,同我们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吻合的。

所以,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比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一段话特别符合实际,描述也非常精彩:

“到二二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推进了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哪些新要求?


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很多新的论述,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大业的高瞻远瞩。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


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主体功能区的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荟”系列№2辛向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78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