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党课荟” 系列№ 66 2022年1月 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戴立兴 (2021年12月28日)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戴立兴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在嘉兴南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申了“红船精神”,指出“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且要求全党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追寻“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依据,是我们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区别:
其一,前者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后者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其二,前者的目的是冲破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其三,前者提倡民主和科学,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后
者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在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注重反对帝国主义。
其四,前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给中国人民指明出路;后者则具有
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红船”与浙江结缘,“红船精神”与浙江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密切联系。十月革命之后,浙江成为全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最为
与当时背后一群浙江人的奋斗分不开。当然,其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浙江的王会悟同志。王会悟同志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妻子,正是在她的提议下,中共一大代表们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会议最后的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浙江义乌籍的陈望道第一个全文翻译了中国版的《共产党宣言》,为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陈望道还翻译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的一批重要著作。周恩来同志高度评价了陈望道为翻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而作出的杰出贡献,1949年周恩来同志曾说过:“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对他影响很深,使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述了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却把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编者注)。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浙江东阳籍的邵飘萍编著的《新俄国之研究》,是第一个以专著形式全面系统介绍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俄国的中国人。毛泽东同志曾对斯诺谈到世界观转变时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1917年11月10日,浙江绍兴籍的邵力子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题名为《突如其来之俄国政变》的文章,报道了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这是第一个在中国介绍十月革命的人。
此外,浙江籍沈雁冰、鲁迅等许多知识分子翻译与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有关的各类文章或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荟”系列№66戴立兴: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史学习教育)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81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