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的“新”与“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的“新”与“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曾宪植一、“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起草过程2020年10月26日。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规划《建议》编制审议通过过程中,由党中央提出建议、政府编制规划、人大审议通过规划、全国人民执行人大审议通过的程序安排,是中国 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创造的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民主政 治。除了依据党中央的建议外,规划《建议》的制定还开门问策、集思广 益,征求大家的意见。国务院网站开设了征求民意的专栏,每一个公民都 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规划《建议》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 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后,中央委员、中央候补 委员在全会上对其进行充分讨论,最后形成科学决策。规划《建议》的制 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党中央对此次制定规划《建议》高度重视。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从2020年3月到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起草小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因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常设机构,所以在党的决策中,它形成的是日常决策。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的决策比中央政治局 常委重大,是大的决策。比中央政治局决策还要重大的决策必须经过中央 全会讨论通过。规划《建议》在起草阶段时,中央就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 议来讨论,足见其受重视程度。
除召开会议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指示、批示,脚步为亲、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进行调研,为规
划《建议》的起草把握了大方向、确定了大思路、提出了大战略。这体现 了党的决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020年3月,在武汉疫情还非常严重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赴武汉考察。3月底赴浙江,5月赶往山西,6月到宁夏西部地区,7月北上吉林,8月冒着酷暑去安徽,9月南下湖南,10月到广州考察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大半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这些调研经历为“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草案能够充分联系实际奠定了基础。
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召开是在7月30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局委员审查规划《建议》的初稿;二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作出判断。会议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2021年我们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规划的五年就是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
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出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 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 时代主题”。也就是说,虽然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战略机遇窗口还没 有关上。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改革开放一开始, 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到今天,这个主题仍然没 有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反复强调形势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形势比“十三五”时期更加复杂,所以我们 必须得有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必须防范风险。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 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一方面是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另一方面 是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的制度优越性。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 突出,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基本矛盾。
如何应对矛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
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必须从 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即要不断防范风险,树立忧患意识,加强自身能 力建设,促进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这次政治局会议释放出许多党中央决策方面的内容和信号,包括我们已经踏上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增强忧患意识,构建新发展格局, 形成长期、持久发展的思想等。
习近平总书记还召开了七次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会议请来7位企业家代表,既有国有企业负责人,又有民营企业家,还有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代表了我国市场主体的方方面面。
8月24日,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共请来9位专家。按年龄段说,有50后、60后、70后;按领域说,有来自院校、科研机构的,也有来自决策部门的,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等等。 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被写入规划《建议》中,比如“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也是我们现在比较薄弱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六个“新”,后来也被写入规划《建议》中。
多年,包括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都是在中国共 产党人不断改革、创造适合中国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取得的。改革是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形势 是不断变化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必须通过改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 们党是学习型政党,是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的优秀政党。
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会议请来7位科学家代表,既包括来自院校、研究院所的,也包括来自企业的;既有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专家,又有做转化性研究的专家;还有在华外国专家。通过代表构成可以看出征求意见非常广泛。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 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科学家群体提出了“坚持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 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要求,为我国科学家未来五年 的研究确定了方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应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 应人民健康的需要。
9月22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专家来自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荟”系列№9曾宪植: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的“新”与“变”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83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