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党课讲稿

2023-02-22 00:04:20 144

文章导读

编者按:本文系原创投稿,有助于更加全面、历史地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我们稍作修改,如有不妥,均为编者之责。 解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编者按:本文系原创投稿,有助于更加全面、历史地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我们稍作修改,如有不妥,均为编者之责。

解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郑中华

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偶然性,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但是,人内在的意志力,人对精神世界的积极追求,又蕴含着很大的必然性。我们讲一个杰出的人物甚至一个伟大的人物,应该重点讲他的成长过程,讲他遇到的困境,讲他付出的努力,看看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只有过程才能真正给人启迪,给人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养下、在共和国旗帜下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是从黄土高原最基层的农村一线党支部书记干起、一步步历练成长起来的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

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是他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七年。

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有助于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基于这样的初衷,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故事。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到陕西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40多年前插队待了7年的地方——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他在同梁家河父老乡亲谈心的时候,深情地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为往后成为伟大领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知青岁月党课讲稿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93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