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点子思维”

2023-02-22 05:16:04 125

文章导读

按:研究了这么多年写作,我愈发觉得:写作本质上是一个生产过程,首先输入点状原料,进而大脑加工,然后输出立体的“文字产品”。这个过程,是从点出发,由点成线,织线为网、组网为面,最后合面成体的过程。在生。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按:研究了这么多年写作,我愈发觉得:写作本质上是一个生产过程,首先输入点状原料,进而大脑加工,然后输出立体的“文字产品”。这个过程,是从点出发,由点成线,织线为网、组网为面,最后合面成体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点状的原料是前提,如果“点”踩不准,写作就会“跑偏”,所以踩点对“内容生产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为了便于大家“踩”,本文给出了八个“点”,实际是八个思考维度,也是经营文章的八种策略。

什么是“点”?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文化里,“点”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似乎是名词,又似乎是动词,还经常被当作数量词来用,如雨点、地点、起点、小数点、优点、钟点、糕点是名词,而点名、点头、点击则是动词,一点儿、吃点儿东西,转身又成了数量词。 

点这个词像流水一样,在科学的田野里,早已流淌并浸润到了物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几何学、数学的地里,乃至公文写作,故而人们总说:“文稿要写到点子上”。 

为什么要说“写到点子上”?基于什么思考逻辑?公文写作有哪些“点”需要把握?值得思考。 

笔者以为,人们之所以强调“点子”,是基于几何学的思考逻辑,因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的最大价值就是把点状的信息网状化、系统化、立体化。大脑就像一座工厂,日常通过学习获得点状信息,这些信息好比一堆杂乱无章的原料,当原料输入生产线后,混沌关系就会被重塑,最终变得有条有理,以有序的性状呈现出来。 

在生产过程中,点状的原料是前提,没有原料,生产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原料后,关键就是生产线了,尤其是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相当于人的思维方式,工艺不同产出来的产品就千差万别,比方说,宝马的工艺产出来的是宝马汽车,奔驰的工艺产出来的则一定是奔驰汽车,不会是宝马,性状不同,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那就是都需要原料输入。 

写作,是一个把“文字原料”加工成“文字产品”的过程,会经历“点—线—网—面—体”的形态转换,由点成线,织线为网、组网为面,合面成体。这个过程中,“点”是前提,点踩得准不准,写作就会“跑偏”。 

笔者的观点是:高效能的写作,要善于审问写作的出发点、选好问题的切入点、占领思想的制高点、触及各方的兴奋点、抓住事物的关键点、拿捏关系的结合点、凸现工作的闪光点、踩准笔墨的落脚点。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文写作的“点子思维”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3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