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里的那些“逻辑”

2023-02-22 05:16:22 134

文章导读

“这部分不通,再顺一顺。”这是审稿过程中常听到的话。  什么是“顺”,如何才能“顺”?  我感觉,一篇文章顺不顺,关键看脉络清不清,而脉络的实质则是逻辑,所以,顺与不顺,说到底,还是逻辑问题。  在。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这部分不通,再顺一顺。”这是审稿过程中常听到的话。 

什么是“顺”,如何才能“顺”? 

我感觉,一篇文章顺不顺,关键看脉络清不清,而脉络的实质则是逻辑,所以,顺与不顺,说到底,还是逻辑问题。 

在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家、语言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看来,写作的本质就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  

把网状的事物线性地展开,靠什么?当然靠逻辑。这里所谓“逻辑”,不全是逻辑学范畴里的逻辑,而是特指行文的脉络和串联文字的线索,是带引号的逻辑。 

在我看来,“逻辑”犹如文章的经络,“逻辑”不通则经络不畅、气血不活,文章也就不顺,唯有理顺“逻辑”,才能舒筋活血,让文脉畅通起来,让杂乱无章的事物“线性”地呈现出来。 

写作中,有哪些“逻辑”可循呢? 

1.时间“逻辑”  

什么时间逻辑? 

说白了,就是事物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出来的先后关系。 

为什么要讲时间逻辑? 

因为自然界中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从开始、发展到结束,从过去、现在到将来渐次递进,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公文写作要善于用时间顺序来铺展观点和事实,以时间为线索来串联文字,才最符合人的思维习惯。 

例如: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三个段落结构严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铺展,从昨天讲到今天,展望了明天,一线贯穿,层次递进,让思绪沿着一条明晰的线索穿越古今、直达未来,很容易记得住。 

2.空间“逻辑” 

什么是空间逻辑? 

我的理解就是,事物在空间里呈现出来的位置关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文里的那些“逻辑”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37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