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指导书
(党支部建设部分)
X党委
2018年X月
召开车间党支部(总支)党员大会工作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X党支部建设纲要》《X党支。
党建工作指导书
(党支部建设部分)
X党委
2018年X月
召开车间党支部(总支)党员大会工作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X党支部建设纲要》《X党支部建设细则》《X党支部工作手册》《加强X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X〔X〕X号)《X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X〕X号)。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XX车间级党支部(总支)。
三、基本要求
1.车间党总支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车间党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大会次数。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得推迟召开。
2.会议一般有支部半数以上党员参加方为有效,进行换届选举或讨论发展党员工作等党员大会出席人数不少于4/5。
3.党员大会由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召集,会议由党支部(总支)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负责主持。书记、副书记均不在时,原则上不召开会议。
4.涉及讨论吸收新党员、传达性和学习性的党员大会,可以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列席会议,强化党性和理论教育。
5.不具备条件设党小组的车间党支部,应承担党小组工作职责职能,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员大会开展X评定、听取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等。
四、会前准备
1.确定议题。党支部(总支)委员会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和党支部(总支)工作实际,确定召开党员大会的议题,对议题讨论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草案)。
2.准备资料。准备好工作报告、需要传达学习的上级文件、计划安排等文字材料。
3.发出通知。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准备好会场,提前通知全体党员,让党员明确会议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五、召开会议
(一)宣布议题
主持人统计和报告党员出缺席情况,宣布会议是否有效,再宣布会议的议题和会场纪律。
(二)组织讨论
主持人逐项提出会议的议题,坚持“一事一议”,围绕议题发扬民主,按照“先党员、再支委、后书记”的顺序组织全体党员逐项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会议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组织开展党章党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
2.总结党支部(总支)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讨论决定党支部(总支)重点工作安排,听取并审查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支部委员述职报告。
3.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车间党总支党员大会不涉及此项内容)
4.总结通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对党员的奖励及处分意见,决定职权范围内的党员表彰和处分。
5.选举新的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罢免、撤换不称职的支部委员和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
(三)进行表决
组织全体党员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对多个事项或多个名单进行表决时,应逐一表决,并形成“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的会议决议或决定。传达性、学习性的议题,不需作出决议。涉及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处置不合格党员、换届改选等议题须采取票决制进行表决,其他议题可采取口头、举手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人数的半数,大会决议方为有效。表决时,赞成、反对、弃权的意见要同时记录在案。
六、会后工作
1.及时汇报。及时将会议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涉及接收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不合格党员处置、换届改选、处分党员、党内评先评优等重要议题的决议,要及时书面报请上级党组织审批。
2.落实决议。对党员大会作出“通过”的决议或决定,组织全体党员抓好落实;对执行决议或决定中遇到的突发性重要问题,要提交支委会会议讨论,必要时交党员大会审议,及时解决。
3.做好记录。指定专人(一般为组织委员)将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议题及会议概况、形成的决议或决定等内容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在党支部工作台账上,会后整理录入X《党支部工作电子台账》。党员大会相关记录及资料要留存一届。
七、注意事项和要求
1.全体党员都应参加党员大会,如个别党员因故请假,党支部(总支)书记或支部委员应尽可能在会前听取这些同志对议题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见转达给党员大会。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党支部(总支)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换届选举除外),表决结果记入党员大会记录。会后,党支部(总支)应负责向缺席者传达会议精神和决议或决定,以便贯彻落实。
2.预备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的正式党员无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有发言权,党员大会应当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上级党组织派员参加,可以根据组织意图提出建议和希望,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表决权。
3.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作出的决议或决定,为此,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前,要与党员充分交流沟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或决定得到有效执行。
4.党员如果对党员大会决议或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在下次会议上继续提出,也可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如果遇有较大分歧意见,一时难以统一时,一般不要急于表决,可以进一步调查研究,反复讨论,力求取得统一认识后再作出决议或决定。
5.管理跨度大、党员流动分散或倒班作业等党员不便于集中的车间党总支,经上级党委同意,作为特殊情况,可以分区域、分批次召开党员大会讨论表决,然后采取集中计票的办法作出决议或决定。党总支书记和支部委员应当认真做好分片讨论中的组织工作,防止草率从事。(分区域、分批次至少要组织3人及以上正式党员召开,可合并计算人数)。
八、考核问责
召开车间党支部(总支)党员大会发生以下情形,被X党委组织部纠正的,将按照《X政治工作X考核办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办法(试行)》,视问题轻重程度,每个问题扣0.5-2分,同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基本要求方面。党员大会不按期召开;未达到有效人数擅自开会的;预备党员和留党察看期间的正式党员,在会上进行表决、选举和被选举;以车间职工大会、工作会代替车间党支部(总支)党员大会。
2.会议程序方面。会前,不按规定确定会议内容。会中,不发扬民主,党政正职率先发言表态;未达到有效人数的半数而通过大会决议或决定;提交党员大会讨论的重要问题没有作出决议或决定;该票决的议题没有采取票决方式进行表决。会后,原始记录未填写在党支部工作台账上,相关资料保留不善或遗失;会议记录整理不及时录入X《党支部工作电子台账》;党员不执行决议决定或执行不力。
召开车间党支部(总支)党员大会工作流程图
召开班组党支部党员大会工作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X党支部建设纲要》《X党支部建设细则》《X党支部工作手册》《加强X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X〔X〕X号)《X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X〕X号)。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X班组级党支部。
三、基本要求
1.班组党支部党员大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大会次数。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得推迟召开。
2.会议一般有支部半数以上党员参加方为有效,进行换届选举或讨论发展党员工作等党员大会出席人数不少于4/5。
3.党员大会由党支部委员会召集,未设支委会的由党支部书记召集,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负责主持。书记、副书记均不在时,原则上不召开会议。
4.涉及讨论吸收新党员、传达性和学习性的党员大会,可以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列席会议,强化党性和理论教育。
四、会前准备
1.确定议题。党支部委员会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和党支部工作实际,确定召开党员大会的议题,对议题讨论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草案)。
2.准备资料。准备好报告稿、需要传达学习的上级文件、计划安排等文字材料。
3.发出通知。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准备好会场,提前通知全体党员,让党员明确会议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五、召开会议
(一)宣布议题
主持人统计和报告党员出缺席情况,宣布会议是否有效,再宣布会议的议题和会场纪律。
(二)组织讨论
主持人逐项提出会议的议题,坚持“一事一议”,围绕议题发扬民主,按照“先党员、再支委、后书记”的顺序组织全体党员逐项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会议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组织开展党章党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
2.总结党支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讨论决定党支部重点工作安排,听取并审查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支部委员述职报告。
3.围绕X、承诺践诺等开展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党支部书记点评,总结通报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组织讨论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对党员的奖励及处分意见,决定职权范围内党员表彰和处分。
4.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会议涉及此项议题时,车间党总支书记要参会指导)
5.选举新的党支部委员会,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罢免、撤换不称职的支部委员和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会议涉及此项议题时,车间总支委员会要派员参会指导)
(三)进行表决
组织全体党员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对多个事项或多个名单进行表决时,应逐一表决,并形成“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的会议决议或决定。传达性、学习性的议题,不需作出决议。涉及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处置不合格党员、换届改选等议题须采取票决制进行表决,其他议题可采取口头、举手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人数的半数,大会决议方为有效。表决时,赞成、反对、弃权的意见要同时记录在案。
六、会后工作
1.及时汇报。及时将会议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涉及接收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不合格党员处置、换届改选、处分党员、党内评先评优等重要议题的决议,要及时书面报请上级党组织审批。
2.落实决议。对党员大会作出“通过”的决议或决定,组织全体党员抓好落实;对执行决议或决定中遇到的突发性重要问题,要提交支委会会议讨论,必要时交党员大会审议,及时解决。
3.做好记录。指定专人(一般为组织委员)将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议题及会议概况、形成的决议或决定等内容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在《班组综合管理台账》上。党员大会相关记录及资料要留存一届。
七、注意事项和要求
1.全体党员都应参加党员大会,如个别党员因故请假,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应尽可能在会前听取这些同志对议题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见转达给党员大会。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党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换届选举除外),表决结果记入党员大会记录。会后,党支部应负责向缺席者传达会议精神和决议或决定,以便贯彻落实。
2.预备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的正式党员无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有发言权,党员大会应当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上级党组织派员参加,可以根据组织意图提出建议和希望,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表决权。
3.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党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或决定,为此,党支部委员会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前,对涉及重要的议题要与党员充分交流沟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或决定得到有效执行。
4.党员如果对党员大会决议或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在下次会议上继续提出,也可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如果遇有较大分歧意见,一时难以统一时,一般不要急于表决,可以进一步调查研究,反复讨论,力求取得统一认识后再作出决议或决定。
八、考核问责
召开班组党支部党员大会发生以下情形,被X党委组织部纠正的,将按照《X政治工作X考核办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办法(试行)》,视问题轻重程度,每个问题扣0.5-2分,同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基本要求方面。班组党支部党员大会不按期召开;未达到有效人数擅自开会的;预备党员和留党察看期间的正式党员,在会上进行表决、选举和被选举;以班组职工大会、工作会代替班组党支部党员大会。
2.会议程序方面。会前,不按规定确定会议内容。会中,不发扬民主,党政正职率先发言表态;未达到有效人数的半数而通过大会决议或决定;提交党员大会讨论的重要问题没有作出决议或决定;该票决的议题没有采取票决方式进行表决。会后,会议记录未填写在《班组综合管理台账》上,相关资料保留不善或遗失;党员不执行决议决定或执行不力。
召开班组党支部党员大会流程图
召开车间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工作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XX党支部建设纲要》、《XX党支部建设细则》、《X党支部工作手册》、《加强XX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X〔X〕X号)、《X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X〔X〕X号)。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XX车间级党支部(总支)。
三、基本要求
1.车间党支部(总支)应设立支委会,会议每月至少召开1次,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会议次数。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得推迟召开。
2.到会的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人数的半数方为有效。如遇到重大问题要做出决定,能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3.会议由党支部(总支)书记召集主持,党支部(总支)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负责召集主持。书记、副书记均不在时,原则上不召开会议。
4.支部委员每月在支委会会议上必须汇报履职情况,并由党支部(总支)书记进行点评、安排任务;每月至少开展1次支委理论学习;每年集体研讨形成不少于1篇理论或实践成果;每年至少集中召开1次支委组织生活会。
四、会前准备
1.确定议题。车间党支部(总支)书记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和党支部(总支)工作实际,与副书记及支部委员沟通情况,确定本月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的议题。
2.准备资料。准备好需要传达学习的上级文件、计划安排等文字材料。
3.发出通知。会前准备工作就绪后,车间党支部(总支)书记将召开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的时间、地点、要求等提前通知全体委员。
五、召开会议
(一)宣布议题
主持人报告支部委员出缺席情况、列席情况,宣布会议是否有效,再宣布会议的议题和会场纪律。
(二)组织讨论
主持人逐项提出会议的议题,坚持“一事一议”,围绕议题发扬民主,按照“先委员、后书记”的顺序组织支部委员逐项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会议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1.总结党支部(总支)月度工作,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讨论制定完成重要工作任务的措施办法和具体工作安排。
2.研究支部委员职责分工、组织关系和包保联系点划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支委组织生活会、换届选举工作、向上级党组织或党员大会报告有关事项等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
3.研究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党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处置不合格党员、党内评先奖惩、开展党内活动等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
4.研究车间管理制度、有关班组长任用和调整、职工内部调动和奖惩,以及提交车间职代会(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方案等重要问题。
5.研究培养和发展新党员方面的问题。
6.研究讨论群团组织工作相关事项。
(三)进行表决
组织支部委员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口头、举手方式进行表决,对多个事项或多个名单进行表决时,应逐一表决,并形成“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的会议决议或决定。传达性、学习性的议题,不需作出决议。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支部委员人数的半数,支委会决议方为有效。表决时,赞成、反对、弃权的意见要同时记录在案。
六、会后工作
1.及时汇报。向上级党组织或党员大会报告,涉及研究培养和发展党员、车间管理制度、有关班组长任用和调整、职工内部调动和奖惩,以及提交车间职代会(职工代会)审议通过的方案等重要议题的决议,要及时书面报请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
2.落实决议。严格落实党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组织、宣传、纪检、群工(青年)等委员分工责任,分头执行决议或决定,确保决议或决定得到有效实施。
3.做好记录。指定专人(一般为组织委员)将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议题及会议概况、形成的决议或决定等内容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在党支部工作台账上,会后请支部委员签字确认,并整理录入X《党支部工作电子台账》。支委会会议相关记录及资料要留存一届。
七、注意事项和要求
1.支部委员在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上讨论问题时表示同意,如果后来又有不同意见,应提前向党支部(总支)委员会说明,并经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再次讨论研究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执行。
2.如果遇有重大分歧时,应暂缓做出决议或决定,待取得一致意见时再另行决议或决定;也可暂时休会,让委员进一步酝酿,下次开会继续讨论,如仍无统一认识,可把两种意见上报上级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意见再向党员大会报告,并按照党员大会的决定执行。
3.有时因工作需要,如:传达布置某项工作、动员完成某项紧急任务时,为了争取时间,减少层次,更好地统一骨干的思想,可以召开党支部(总支)委员会扩大会议,吸收班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和有关党员干部列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召开党支部(总支)委员会扩大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支部委员参加;二是要扩大到多大范围,应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内容来确定,研究党内问题与研究其它问题所吸收的对象应有所区别;三是列席的同志在会上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但无表决权;四是扩大会议不宜开得过多,更不能以党支部(总支)委员会扩大会议来代替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
4.党支部(总支)委员会会议在研究支部委员职责分工时,要注意支部委员可以兼任,如有专职书记(副书记)兼分会主席,可不设群工委员,组织委员一般不兼任宣传委员,可兼任纪律检查委员;在研究支部委员组织关系和包保联系点划分时,要注意避免将所有支部委员的组织关系全部划入同一个班组党支部(党小组),避免将支部委员的组织关系和其包保联系点划入同一个班组党支部(党小组);在研究有关班组长任用和调整、职工内部调动和奖惩时,如果支部委员的身份是党员工班长或普通党员且恰好研究本人的任用和调整、内部调动和奖惩,要注意落实回避制度。
八、考核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