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昌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金昌市代市长王方太
(2021年12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
在金昌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金昌市代市长王方太
(2021年12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市八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金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圆满收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金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1亿元,较2016年增加196亿元,年均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万元,较2016年增加4.5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亿元、进出口贸易总值16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33.5%、116%、58.8%、22.9%,年均增长6.2%、16.7%、9.7%、4.2%。共实施重点项目8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882个,到位资金601.3亿元。金川集团跃居世界500强第336位,金昌经开区综合排名全省第二,金川区、永昌县经济综合实力分别位居全省第五、第二十五。
——五年来,产业集群效应显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6.1%,年均增长10.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较2016年提高7.2个百分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较2016年分别增长15.6%、14.4%,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永昌县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我市和金川区被认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区。数据信息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建成运营,永昌县进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金川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年来,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发展底板更加坚实。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永昌县“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跟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大见成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划定。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类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西堡“区政合一”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4%,居全省第三,高于全国平均13.5个百分点。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新开通上海、广州等航线,通航城市达到8个,国道G570和省道S301线、S308线过境段建成通车,改造完善农村公路1024公里,市区建成主次干道76条177公里,行政村“两通”任务提前完成。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成投用。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累计改造棚户区6.68万套、老旧小区1246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4%。电力通讯设施不断完善,实施农村电网建设示范工程,完成750千伏三通道特高压配套工程,全市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光网全覆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入围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53.8%,较2016年提高8.9个百分点,金川集团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我市迈入省级创新型城市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列。“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市长热线”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除了安全和环保)”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行政管理、农业农村、国资国企、交通运输、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市。
——五年来,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领域支出达到财政总量的80%。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前列,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35元、18468元,年均增长7.2%、8.5%。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率先消除大班额,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市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远程医学信息平台覆盖县乡,千人拥有床位7.66张,较全国平均多1.2张,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企业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住房价格保持稳定。市县两级“四馆”、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0.32平方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