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3-02-22 08:36:43 135

文章导读

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领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领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市为两条主线,紧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华文化枢轴建设、X地区县域协同发展、X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四大机遇,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重大战略及X市“6+3”现代产业体系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文化产业培育、旅游项目带动、龙头景区壮大、旅游业态丰富、旅游质量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等“八大工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力争进入全省文旅发展“第一方阵”,努力实现建成新时代历史文化传承新高地、X文化旅游核心区和目的地、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强市四大目标,奋力开创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美德X、文明X、富强X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聚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提升文化服务新效能,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取得新动力

(一)实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镇(街)和村(居)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提升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孔子学堂建设融入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推进“孔子学堂与农家书屋”共建;重点突出差异化、个性化采购方式,优选X籍作家出版物及本地书目,积极开展全市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工作;深入开展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考核工作,将镇(街)和村(居)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弘扬传统文化、道德教化、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积极配合建设完成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普馆、档案馆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并全面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建成柳琴戏传承体验示范广场。不断丰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文化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各镇(街)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作用,提升基层分馆的服务效能。加快墨子文化城建设,在完成汉画像石馆升级改造和新博物馆开放运营的基础上,实施X老街和龙泉文化广场综合提升项目,打造多种文化元素融合发展的城市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会客厅。

2.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依托X文化云平台,积极搭建X文化旅游云平台,整合文化场馆、文艺演出、非遗项目、艺术培训等资源,形成方便公众“按需点单”的“超市式”资源平台,实现线上实时获取文化信息,开通反馈文化需求、意见的渠道,线下互动参与文化活动,提升我市文化惠民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书香X建设工程,扎实开展全民阅读“七进”活动,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做大做强“博物馆大讲堂”“国学大讲堂”“善国讲堂”等阅读品牌,广泛开展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最美书店创建活动,鼓励社区(村居)建设读书吧,积极推广樊登读书会、思南读书会等民间阅读组织,扶持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读书沙龙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打造书香X;深入推进每个镇街培育一支骨干庄户剧团、组建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每月组织一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个村居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组建一支广场舞蹈队,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开展服务效能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沉睡”问题。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承办上级各类群众文化艺术节,掀起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热潮;积极举办多层次精品书画作品展览活动,参与做好第五届X科技文化节、第十八届X湿地红荷节、第五届X书展、第十三届马铃薯科技文化节等大型节会,争取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高质量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化惠民工程;把握住我市作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县的契机,持续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支持柳琴剧团、X剧院积极参与不同地区、层级的院线会员单位联合演出,同时组织编排优秀精品剧目,开展“六进+”巡演活动,打磨提升演出质量,增强社会演出效果,丰富演艺供给。

3.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围绕国家、省主题性艺术创作项目,推出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柳琴戏艺术传承保护高质量发展,争创X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动设立“龙泉塔文艺创作奖”,组织全市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参评X“榴花奖”、X省“泰山奖”“五个一精品工程奖”“X文化之星”以及国家级“群星奖”“梅花奖”。

(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1.不断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实施“城乡记忆留存工程”。充分收集城市发展中古建筑、古遗迹、老地名、老物件等资料,制作地标性遗存标识,留存城市记忆和特色,丰富城市空间和文化底蕴;依法依规加强文保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保护好古树、古桥、古井、古建筑、古街巷,修复乡土人文景观,并鼓励支持挖掘乡村文化、编修镇村史志,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保持乡村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作为全省首家试点,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多点开花,力争实现全市特色乡村文物陈列展览全覆盖。巩固博物馆评估定级成果,扎实做好运行评估工作,完善文博单位免费开放机制,整合馆藏资源,丰富展陈内容,活化展陈手段,推出更多历史文化展览,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更多市民感受到X文化遗产的丰厚魅力。

2.全力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持续做好岗上遗址考古发掘、大韩东周墓地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等工作,切实做好大韩东周墓地车马坑就地保护工程、X故城保护与展示工程。加快推进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项目建设,积极联系北京大学、X大学设立X考古实践基地。组织实施好X故城西南角及西北角保护、官桥村南墓群及皇陵旧址保护展示、葫芦套老村乡村记忆馆陈列布展、北辛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等重点工程。加大对上协调和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文保项目列入国家、省或X市扶持范围。大力加强革命文物传承保护,启动实施洪振海烈士墓、中共X县县委旧址、军门大院抗战旧址、李天倪故居、三圣阁等各级各类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程。

3.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监管水平。加强文物日常看护巡查和监测保护,经常性开展文物、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的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完善严防、严管、严打、严治的长效机制。继续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专业保安公司进行田野文物安全巡查。全力配合省“文物安全天网工程”,积极做好全市56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组织实施等工作,落实文物看护员管理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文物安全防护体系。深入开展文物普法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活动,组织文物工作成就系列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4.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健全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丰富工艺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支持鼓励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采购、项目立项、财税减免优惠等多种方式扶持非遗项目产品开发,开设书城、荆善优品、X景区、龙园古镇等一批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基地,开办X文化旅游云,线上展示销售非遗产品,多渠道增加非遗产品销售。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X科技文化节、红荷节、X书展等节会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大非遗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非遗展示展览活动,向上争取承办国家级、省级非遗精品展。积极搭建非遗交流学习平台,精心组织邀请省内外非遗名师名家及X本土非遗名家和传承人,办好X非遗名家大讲堂活动;适时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对外文化交流,并广泛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企业等公益性非遗活动,选择条件好的社区(村居)建设非遗传习所,拓宽合作渠道,扶持学校开设非遗课程,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学校建设,组织非遗传承人走出去参加不同层次的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研磨技艺,不断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完善非遗普查制度、传承人制度、名录制度,深入开展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工程,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建立一批非遗特色村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美化中加入非遗元素,发展乡村特色非遗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脱贫。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38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