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8篇)

2023-02-22 09:56:29 130

文章导读

发掘人文历史资源再现中山鲜活历史 ——*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交流发言材料 一、*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基础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推动的政协一项重要工作。*市政协自1962年开展文。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发掘人文历史资源再现中山鲜活历史

——*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交流发言材料

一、*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基础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推动的政协一项重要工作。*市政协自1962年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经过58年艰辛探索,如今已发展成为政协基础性特色工作之一。近年来,*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根据*省政协对文史资料工作的部署,按照全国政协有关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的总原则、总要求,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推动文史资料工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先后征编出版了6个系列文史资料丛书。

二、“大文史”工作机制产生背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文史资料工作以政协文史委为主体的传统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存在政协机关文史资料工作人员不足、征集困难、稿源短缺;规划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党史、方志、文史哲研究等部门各自为政,部分史料出版交叉重复,精品偏少等问题,导致文史资料难以做大做强做精。为解决*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推动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丘树宏主席总结中山配合省政协征集“改革开放*省一千个第一”史料经验做法,提出建立“大文史”工作机制,并积极推动落地实施。在市委重视下,“大文史”工作机制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

2013-2014年,*市政协配合*省政协征集“千一”史料,成立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由丘树宏主席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和秘书长任副组长,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采取分步实施策略,先征集主题,再征集史料。各部门各单位都行动起来,共征集史料379篇160多万字,以这些史料为主体,出版了《足迹·中山改革开放实录》丛书6卷,向庆祝改革开放40年献礼。

三、“大文史”工作机制构建与成效

“大文史”工作以传播文化、积淀历史、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为工作思路,以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大联动、大协作,为工作模式,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胸怀搭建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多方参与、统分结合的工作平台,推动实现战略统一谋划、规划统一编制、资源统一配置、人员统一调配,形成全市文史工作合力,更好地挖掘、整理、利用中山历史文化资源。

自2017年以来,*市“大文史”工作机制构建稳步推进,工作基础逐步夯实。

一是经市委同意,成立了“大文史”工作专责小组,由市政协丘树宏主席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人大常委会一名副主任、市政府一名副市长、市政协一名副主席和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四套班子办公室以及宣传、文化、教育、史志等19个部门和25个镇区为成员单位。

二是在市政协机关设立了日常工作机构,由秘书长统筹各项工作。

三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联席会议。

四是初步建立起专家学者兼职工作队伍。2017年以来,市政协先后聘请了37名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文史专员队伍,并积极探索文史专员参与文史资料工作方式。

五是委托武汉大学编制了“大文史”工作规划纲要。

六是基础史料挖掘整理扎实推进。*市政协在已完成征编出版《百年中山》《香山文化》《足迹·中山改革开放实录》3个系列文史资料丛书基础上,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征编出版《中山文史》《学术中山》《香山文库》3个系列丛书,每个系列丛书内容和设计装帧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中山文史》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题和组稿,为党委决策提供历史镜鉴。《学术中山》丛书重点向专家学者定向征集专题史料,内容有“事”、有“理”、有“录”、有“启”,丰富和扩大了文史资料内涵。《香山文库》是根据*市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要求征编出版,第一辑整理出版中山乡贤、香港大学著名爱国学者陈君葆先生的遗著点校本,已出版《诗集》《文集》《书信集》6卷,今年启动《陈君葆日记》整理22卷征编出版工作。《陈君葆日记》记录了民国初期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前作者的亲身经历,尤其是详细记录了作者亲历的日军侵华历史,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具有重大意义。现存100多册陈君葆日记,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香山文库》第二辑计划征编出版《香山旬报》,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底本征集,目前已全部找到123期归属。

七是为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市政协与中山纪念图书馆合作共建共享的政协文史资料馆初具规模。通过与全国县级以上政协交换史料,丰富政协文史资料馆馆藏;通过向全国地级以上市图书馆和部分大学图书馆赠阅史料,并发行到*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机关单位、社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将文史之树种到群众家门口。

此外,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近年来征编出版了规模宏大的《中山文献》,社科联征编出版了《孙中山口述史》《永安月刊》等系列丛书;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孙中山研究会等单位也征编出版了一大批党史、方志、孙中山等史料,为开展“大文史”工作奠定了基础。

八是在专责小组统筹下,全市相关单位和镇区开始开展“大文史”基础性工作。

*市丰富的文史资料,内容纵横交错、宏纤毕现,以“接地气”实现“聚民心”,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对繁荣中山地方文化、凝聚磅礴力量、团结社会各界做出应有贡献,也为下一步整合出版《中山大典》作了基础性准备。

发挥孙中山研究会力量

发扬和践行孙中山文化

——研究会会长交流发言材料

*市孙中山研究会成立于1983年,36年来,研究会在寻访、搜集、整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和相关人物资料方面,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研究、弘扬孙中山精神、传播孙中山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孙中山文化”命题提出后的十多年来,为了使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继承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把伟人故里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已同全市24个镇区联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孙中山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22所大中小学和部分企业建立了孙中山文化宣传普及教育基地。在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和市教体局的支持下,我们配合学校的德育和教学任务,送书、送展到学校,与基地学校共同举办以孙中山文化为题材的歌咏、朗诵、讲故事、征文比赛,组织学校师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我们每年都举办一次基地学校的联系总结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些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创新形式,用伟人故里自己身边的乡土教材,使师生们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成果能够更接地气、落到实处,成为激励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我2004年从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退下来后接任市孙中山研究会会长,15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对“孙中山文化”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孙中山文化”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大变革斗争实践过程中的“文化”。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辉煌的一章,“孙中山文化”的内涵是近代以来孙中山先生及其同时代革命先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和理论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融汇中西、博采众长,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因应国情、适乎世界潮流,它的基本特征是“融合”与“创新”。

“孙中山文化”命题从提出到中央肯定,仅仅是个开始,要使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我作为一个中山人,同全市人民一样,不仅要为故乡走出世界伟人孙中山先生而感到骄傲,而且更应担当一份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努力学习好、继承好孙中山先生的宝贵精神,使孙中山文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并走向世界,为把伟人故里建设成文明富庶、全球华人向往的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贡献一份力量。

以华人礼服传承和弘扬孙中山文化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政协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8篇)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02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