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专题系列553(26篇)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经验交流、工作总结(二) 2021年10月 目 录 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满意浅谈如何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深学促实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密切联系群众,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实施,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满意,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证。把人民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是“学史力行”的重要实践,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
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致张闻天同志的信中,首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完整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新思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谷文昌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奉为一生的信仰,到廖俊波坚持“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
回顾百年党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抗地震、战洪灾、控疫情,哪一件不是难事,我们党都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从客观实际出发,克服困难,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所以,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深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单位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因为种种原因,非但没有得到群众的好评,还招来了一些吐槽,甚至埋怨。为此一些党员干部心中很是委屈,明明是出了力,做了事,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理解和拥护?要解答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思想、作风和能力上找原因。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最终都要体现到学史力行上。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坚守初心使命,结合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
强化宗旨意识,坚守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每一位共产党员要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坚守为民情怀,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党组织也要结合实际,精准对接职工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服务和反馈的过程中,密切与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聚焦“急难愁盼”,切实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为我们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指导。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牢固树立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本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强的执行力、落实力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急难愁盼”,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履职清单”,拿出切实举措,解决实际问题。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一定要眼睛向前看,谋划难事、做好难事、常做难事,坚决克服“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等现象;要增强问题意识与赤字思维,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让“问题过夜”,也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真正把“难事”办好,让“难题”不再难。既要从大处着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职工群众办的最大的“实事”。也要从小处着手,群众身边无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围绕群众身边事、烦心事,一个个破解、一点点攻克,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为民成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市委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急所难所盼,谋思路、建机制、求转化、找结合、抓落实,以哲理哲思的“方法论”,实现办实事的真效果,赢得老百姓的真情感,持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民生温度”。
着眼长远长效,立足急难愁盼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既立足当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着眼感情感受,坚持物质实事和文化实事协同抓、一起办。无论是谋划思
路、制定政策,还是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坚持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自觉地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把“我觉得”变成“群众觉得”。
着眼自觉自愿,实现从“群众找”到“找群众”的有机转化。把老百姓的“难事”当作“要事”、把群众的“关注点”当作“着力点”,着力做好为群众办实事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聚焦群众需求。坚持把排民忧、解民难作为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真正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紧盯困难学生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生源地贷款预计发放资金1.2
亿多元;开发全省第一个二手房买卖合同自助网签备案系统,办理二手房网签备案业务2000多个,平均办理时间由1小时压缩为5分钟;全力打造全新“12315”维权执法监管体系,“五线合一”后受理各类诉求4800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为17000名退役军人建立了就业创业信息台账,组织4次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探索设置“办不成事”窗口,为群众解决问题130多件,受到全国媒体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改进工作作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走好群众路线,不忘初心、不惜脚力,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田间地头,现场感受人民群众的呼声,不断增强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赓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惠民政策,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好举措带来好日子。各县(市、区)围绕“党的建设有作为、班子队伍有担当、重点工作有突破、作风效能有提升、比拼实干有氛围”,实行差异化考核,开展“比拼四季”、建立“飞虎榜”“蜗牛榜”,树正了工作导向、激发了干事劲头。
着眼方式方法,突出“三个围绕”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在办实事的过程中,既充满诚心诚意,又注重方式方法。
群服务中心2979个,完成社区“一有七中心一站”建设。创新实施红色引擎、全科网格、枫桥式社区、幸福家园、民呼必应“五个一”机制,构建了“一网”服务全覆盖的全科网格,首批打造了30个示范社区,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
“党员联系户”,让党旗飘扬在防汛救灾最前沿,筑起一座座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着眼落地落实,精准推动各项任务达成见效。持续加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各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当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出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工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组织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立足本职工作,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切实担负起“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6月,市直机关工委制定印发《关于开展“践行初心使命
戎州大地、三江六岸,一场场生动的“践行初心使命
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以学促干,深入基层,用心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两个月来,文明实践志愿集市成为龙湾社区居民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说起集市提供的义诊、理发、缝衣等志愿服务,居民脸上满满皆是笑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党员干部成了社区“贴心人”,通过“问需群众+整合发动+精准服务”模式,统筹资源集中开展“一站式”志愿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爱心义诊”“安全你我他”“爱心理发”“手机美容”
“流动书屋”“法律服务”等20余个特色项目,惠及群众3500人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愁事,让居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如何将“学史力行”深刻诠释到服务群众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这样践行着。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抽调1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自然资源规划党员宣传队,深入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国家安全、森林防灭火等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还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岗位设置党员示范岗11个,下沉一线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已完成42户避险搬迁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织负责人带领党员干部用真情将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税务人员走进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直接送法上门,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了解税收政策,解答税收问题,这样的活动很好,希望能多办几次。”这是一名社区居民点赞宜宾市税务局的一番话。
这段时间,市税务局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开展税法宣传,就居民关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体户小微企业税收等问题进行解答,并向纳税人宣传减税降费相关优惠政策,把税法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市税务局党员先锋队为2000余户纳税人发出清卡提示,为250余户企业授信1.77亿元;从税务党员、团员中招募税费服务志愿者409名,开展税收志愿服务活动15次,服务纳税人缴费人1023人次,一个个惠民举措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把人民的“福祉”作为担当,以实际行动惠民生、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双河镇犁头村农业生产供水不足”“长宁县北门桥需维修加固”前段时间,市纪委监委党员干部忙着走村串户,他们深入各县(区)、帮扶村,收集到基层一线、居民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20余个。
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依托“纪委监委信访接待窗口”,形成“领导挂包案件”实事清单10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到县(区)、村等地,会同相关单位、部门切实解决问题、办理实事。目前已办理完成10件,真正做到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市委组织部落在一个“实”字。开展公路亮化工程,在重要交通道路安装80盏路灯;开展厕所革命,对97户农户厕所进行改造;完成4个重要交通路段的安全隐患整治,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建造4个100平方米的饮用水蓄水池,覆盖303户居民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市委组织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走进千家万户,摸清找准群众“需求点”,着力解决群众“心上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用实干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系列553(26篇)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经验交流、工作总结(二)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998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