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2023-08-14 17:26:55 121

文章导读

 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城市书房,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但在精准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公共。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城市书房,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但在精准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市委政研室围绕提升城市书房功能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市自2017年起实施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投用城市书房205座,其中城市区141座、县城64座、总数居全国前列,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107万余册,阅览座席9000余个,持证读者29.7万人,形成了城市区“15分钟阅读文化圈”,但在运营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提供阅读服务不精准。一是图书更新不及时。新书供应少,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尽管每年市财政拨付120万元图书更新费用,但分摊到200多个书房后,数量十分有限;图书流转慢,城市书房与市图书馆间图书流转较少,仅靠读者自然流转,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利用不充分。济南市整合市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打破了不同行政体制下图书流通的壁垒,实现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二是差异化精准供给不足。对读者需求仅依靠馆情分析仪排行榜数据和意见簿,难以精准掌握读者需求;图书资源配置不精准,没有因地制宜结合书房周边人群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图书。上海市探索“图书馆+书店”模式,读者可在新华书店内,将选中的书籍经书店工作人员当场制作成图书馆馆藏书籍借阅,实现了“你看书、我买单”。三是开放时间不够灵活。虽然我市城市书房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但存在开放时间与读者阅读时间错位的现象,有效服务时间少。四是服务形式单一。以传统的借阅模式为主,读者只能在城市书房开放时间借书还书,且每人每次最多可借5本。杭州市通过“城市大脑”APP、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搜索“一键借阅”,即可在线完成借书、还书、续借等服务;东莞市实施“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参与者最多可借100册图书,并可通过手机平台转借给亲朋好友。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05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