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荟”系列№19(17篇)李裴2019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2023-02-22 22:18:16 136

文章导读

李裴2019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如椽巨笔”微信公众号 2019年8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李裴的讲话文章汇编。 推荐理由(如椽巨笔微。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李裴2019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如椽巨笔微信公众号

2019年8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李裴的讲话文章汇编。

推荐理由(如椽巨笔微信公众号(ruchuanjubi)原创):

1.求文之路。他1957年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1975年下乡当知青,为生产队烧石灰,下煤洞挖煤。1977年,在文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贵州省地矿厅工作,参与创办《杜鹃花》文学期刊并担任副主编,为了写出好文章,常常在灵感倍出的半夜写作,睡觉时,有吉光片羽便立即起床,记在纸上。1985年,随国家地矿部振兴中华读书巡回演讲团在省内巡回演讲,获得广泛好评。之后,在贵州省教育学院当了四年老师,主讲文学概论”“美学课,带了16个班,1000名学生,曾有学生联合签名要求其继续上文学概论课。1986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大学语文》主编、一代大师徐中玉,经常与师兄弟引经据典、纵论古今,吵得面红耳赤,争之斗之,三年写出20多万字的论文,被校友亲切称为大师兄。他爱好读书,邓榕女士签名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李庆滑博士送与的《国家竞争优势》、佩荣先生亲赠的《国学的天空》,他的导师《徐中玉文论自选集》,等等,都令他爱不释手。

2.求政之路。因其才思敏捷,文笔流畅,1996年,被时任贵州省省长吴亦侠选中,调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走上了笔杆子从政之路。后调入贵州省委办公厅,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2007年开始,担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他先后为钱运录、石宗源、栗战书、赵克志、陈敏尔、孙志刚等6任贵州省委书记提供文字服务工作(其中1位官至正国级,3位官至副国级),成为贵州省当之无愧的第一支笔,先后组织完成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届、十一届各次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等500多个重要文件文稿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贵州省三变改革、精准扶贫、大数据、生态文明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他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金量的调研成果,为推介典型经验提供了有力参考,著有《调查研究十七谈》。他以政研无小兵,提笔皆将帅为人才理念,大力培养笔杆子,连续多

年在全省党委政研系统开展以公文写作、办公软件、语言表达为主要内容的项基本技能岗位练兵活动,极大提高了笔杆子的成长速度。一是注重学习写作的循序渐进,他说: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学者不妨先从火柴盒豆腐块写起,从整理会议记录、撰写工作通知等做起。这些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章写好了,再逐步向工作规划、工作汇报、工作总结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也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课题论文等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文体拓展。亦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以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写作信心。二是注重学习的原汁原味,他说:原文集中了实践中方方面面的情况与问题,也集中了干部群众的想法与愿望。反复读、反复学,到了一定程度后,零零碎碎的东西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系统。三是注重学习的学思践悟,他说:从事文稿写作工作,更需要一种勤于思考的精神。文前,须凝神静思,考虑周详,把自己的思想、掌握的素材转化成系统性的书面语言。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理论的深度、全局的高度,才能有指导性和生命力。四是注重学习的领异标新,他说:一篇好的信息,首先要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标题。上级部门和领导同志接触到的信息材料很多,不可能对每篇都逐句阅读,往往先通过看标题了解内容、判断价值,只有标题新颖,才能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因此,必须在拟标题上下功夫、做文章,力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五是注重学习的持之以恒,他说:笔耕不辍常用笔,把写作看作吃饭、睡觉、工作一样,形成习惯、形成必需,做到一日不写手发痒,一周不写心发慌。门门精通常练笔,既练习通晓文件、方案、报告、讲话的体例,又温习知晓信息、新闻、经验材料、调查报告的格式。

3.求实之路。他是一位文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倡导文军扶贫,随记、散文、文学评论短小精悍,文意盎然,情感丰沛,颇具特色,著有《小说结构与审美》《美·有灵犀》《痕迹的颜色》《酒文化片羽》《思想的年轮》

等。他还是一个诗人,笔名裴戈,倡导诗人要以纯净的灵魂志存高远,把功利化去掉,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曾任《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20部系列长诗总策划,著有《贵州诗人四十年》。他批阅材料极为考究,评语简短,文字古雅,深藏韵味,曾批阅长时薰修令当事人难以忘怀。他善于锤炼字词,人称李八百,即文章基本控制800字以内。他曾《人民日报》《求是》

《光明日报》《领导科学》《文艺评论》《当代文坛》《当代贵州》等国家和省级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理论、评论、散文、诗歌等各类作品500余件,主持、参与完成重大课题200余项。其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创新之路》入选中组部、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召开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获贵州省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未来十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及其重点突破着重基于西部地区的研究》,实现贵州省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零的突破。

未来5

相约2020,诗写脱贫攻坚助推会上的讲话

(2019年1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深刻揭示了诗歌的本质属性,为我们在新时代紧贴火热生活,深入基层群众,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文军扶贫中,有这么一批热爱人民的诗人,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站在时代的前列,讴歌时代的主题,谱写了一曲曲鲜活生动的史诗性华章。我们为之鼓与呼!

一、情飞扬

诗无的内涵,无以为诗;诗无的飞扬,何以形之于言”“之舞之、足之蹈之?诗写脱贫攻坚就是抒写世界奇迹,是历史和时代赋予诗人的天赐良机,这是大情感、大情怀。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身处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时代,创造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奋力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我们诗人欣逢抒写奇迹的历史机遇,是快乐的幸福事、崇高的光荣事。各位诗人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身体力行,描摹和抒写其中的新鲜故事、鲜活人物、生动场景,创作优美的诗歌作品,且非善莫大焉,不啻时代丰碑。我们诵读白庚胜、叶延滨、王久辛、李发模等诗人脱贫攻坚近作,这种印象格外强烈。

古今中外,诗歌创作无不遵循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规律。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伟大的诗歌作品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此时,李发模先生的《呼声》仿佛穿越历史而来,黄钟大吕仍不绝于耳。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诗歌创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创作都为了人民。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正是我们所需,要以此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诗人及其他们的产物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满怀激情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脱贫

攻坚时代呼声、展现脱贫攻坚人民奋斗、振奋脱贫攻坚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昭示全面小康后更加美好的前景和更加光明的未来。由此,我相信,诗写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一定会在全国开花结果。

古往今来,情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最是动人心魄。君不见,多少婉转流淌的诗词歌赋,都是生之于情,因情而起。《世说新语·伤逝》中载,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儿子死了,山简前去探望,看到王戎悲伤得不得了。魏晋流行的是玄学,求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出尘脱俗,竹林七贤又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于是山简劝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的回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关于情很能打动人的一句话,细细思量,在于其深刻蕴含的心的温度。由个人而群体,由故乡而祖国,以沸血的烧痛,绽放绚丽的诗歌之花。

二、志高昂

诗言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诗歌创作的实践总结和内涵把握。什么是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就应该是,其中深蕴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诗歌历来被尊为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最能提振士气、催动斗志、鼓舞干劲。我们的诗人在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中,不断用优秀的诗歌鼓舞人、激昂的诗歌激励人大有可为。让我们沉潜下来,让笔尖触及基层、村庄、深山老百姓生活的深处,与他们相融相生、淬骨诗魂,把笔墨流至精神的高处,记录和传播脱贫攻坚战场上让人激动、感动的故事。

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大浪淘沙、英雄辈出,每一名优秀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优秀典型的后面都有一段苦干实干的奋斗史,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精神令人震撼、作风令人钦佩。把光荣镌刻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把笔墨对准这些为脱贫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以诗的名义,点亮脱贫攻坚群英谱、擦亮文军扶贫英雄事、照亮脱贫致富小康路,抒写英模新史诗。茅盾说过: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

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始终把握正能量,弘扬正能量,要有提炼和升华,用诗歌的艺术魅力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三、人灵秀

德润人心,诗歌飞扬。诗让人灵秀,首先是道德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正如孔子《为政》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诗意不在远方,就在我们心中,在我们自身真善美的内在精神的修为。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置身贵州这个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诗人的笔触必当直抵脱贫攻坚的旷阔生活、感人细节、典型经验,以更美的讴歌、更强的礼赞、更广的颂扬,在火热斗争神秘的环境和厚重的文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留下不朽的诗篇。

我们诗人要以纯净的灵魂志存高远,把功利化去掉,秉持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与扶贫同行最美的态度,在贵州大地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决战期、决胜期,让我们脚下踩着泥、心中装着梦、肩上扛着责,把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升华为一种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崇高责任,创作出一批精品佳作,让文军扶贫以大服务、大格局、大作品、大影响、大绩效的趋势,走进山乡小镇、走进民族村寨、走进基层群众、走进现实场景、走进精神提升,为开创文军扶贫新天地而奋笔疾书、笔耕不辍!

我们诗人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不能沉溺于鲁迅所批评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我们诗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合奏、融为一体,提高理论品质。恩格斯指出,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增强四力,体脑并用、内外兼修,化为内因,升华内功内力,构建点、线、面、支点、方向等力的平行四边形,事实与意义、经验与超验、本质与价值、规律与目的

等的合力,撰著精深文章、彰显真理力量,推动理论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推出有思想、合科学、有说服力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概述

(2019年3月6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贵州发展把脉定位,为贵州各项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省委和孙志刚书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宣讲活动,召开省委全会、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举办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培训,运用好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活动,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专门印发《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向深入的通知》,引导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永远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更加发自内心地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顽强斗志,展现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贵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彰显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全方位的,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对贵州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贵州所发生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以强烈的感恩之心激发强大的奋进激情,努力谱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

一、深刻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贵州工作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指导,要求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2017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要求守好发展和生

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贵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我们做好贵州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新时代意识和感恩意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抢抓新时代历史新机遇,奋力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报答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深切关怀和特殊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是一条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新路;是一条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路;是一条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新路;是一条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这条新路有别于东部,主要体现在五个突出,即突出环境保护、突出绿色循环、突出协调共享、突出集聚集约、突出民族文化;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主要体现在五个注重,即注重以构筑精神高地引领干事创业、注重以主基调主战略引领赶超跨越、注重以高端定位引领创新转型、注重以绿化贵州引领生态建设、注重以扶贫开发引领民生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就是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百姓富则贵州富,生态美则贵州美。百姓富,核心指向是追求物质富、精神富,让老百姓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让全省人民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生态美,核心指向是彰显自然美、人文美,让贵州山水颜值更高,让贵州大地气质更佳,让自然与人文美美与共,让多彩贵州更加珍贵。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文荟”系列№19(17篇)李裴2019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7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