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荟”系列№33(26篇)蓝绍敏2020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02-22 22:18:34 165

文章导读

蓝绍敏2020年上半年 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如椽巨笔”微信公众号 2020年7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现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2019年上半年公开发表。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蓝绍敏2020年上半年

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如椽巨笔微信公众号

2020年7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现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2019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推荐理由:

《读者》上发表文章。翻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读者》,经常能看到他的随笔感悟。在读大一时,作为班长的他,在校报上发表了《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评论文章,针砭时事,文笔犀利,在校内引起轰动。之后,他的文章屡见报端。但是,热情的文字却与内向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他曾说:其实我是个内向的人,不爱讲话,我以前经常在公开场合都觉得无话可说。然而从最初的不会讲话,不会作报告,到作为学生会副主席代表学校去兄弟学校交流,到主持各类大小活动、发表演讲,我在这样的工作中得到很多锻炼与提高。而正逼迫自己不断进行短板磨砺,才使他浴火重生,破茧成蝶,铺平了今天成功的康庄大道。他从未远离自己所挚爱的文字,工作以后,还保留着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曾撰写过多篇《民生日记》,拳拳爱民之心,殷殷尽责之意浮于纸上。他还先后在组织部门工作5年多,经常与文字打交道,对机关文字材料驾轻就熟。他常说做学问要钻得深一点,做事业要拓得宽一点。从他的文字材料质量来看,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专心、专注和专业。

省副省长,还担任过发达省份省会南京市的市长,丰富的阅历,全面的淬炼,自我的加压,使他形成了善于宏观决策和勇于改革创新的鲜明特点。在南通任职期间,提出选择南通就是选择上海口号,南通城市管理进入最好时期;在主政宿迁时期,曾经打造过具有样本价值的宿迁经验;在主政泰州时期,雷厉风行,敢抓敢管,设置蜗牛奖,党风政风行风焕然一新;在南京任职期间,力推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理念,在减速降档的大环境下,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形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良好发展势头。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关键的岗位历练,使他具备了多面手的特质和能力,正如他所说:领导干部要做到人生理想谈起来像市长,管理技术谈起来像行家,兴趣爱好谈起来像前辈,投资理财谈起来像专业。他曾经提出的思想观点和采取的措施办法,直到现在对于一些地区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常说躺下来有多长,竖起来有多高。并将对事业的激情和对自我的

淡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而今,这位曾经感叹今天的努力是会成功,但不要想得过远,这辈子我就没有想过能当市长。淡定官员,已经由市长晋升为GDP全国第一的地级市市委书记,这正与他所热爱的职业——航空工程师,有着曲径通幽,殊途同归之妙——他以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执着为双翼,用持之以

恒的奋斗作机身,这架满载人生理想的飞机,已经稳步飞离跑道,奋力冲向

在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月3日)

同志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20年已经来了,这注定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年份。今天,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开放再出发这一主题,进行大部署,开展总动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当年邓小平同志曾在苏州找到小康的生动例证,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对苏州提出了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苏州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决胜全面小康,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认为,苏州的姿态就应该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凝心聚力推动开放再出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必须一体推进、一起发力,特别要根据发展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苏州,就不可能崛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最强地级市。习近平总书记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为我们推动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让我们倍感振奋、更添动力。只有把开放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推动新发展理念在苏州得到全面贯彻,我们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航向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凝聚起这样一种高度共识:怎样真正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苏州高质量发展?怎样真正创造性地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苏州未来发展的每个方面、各个层次?空喊口号不行,必须把苏州的前途命运与总书记的擘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找到发展的正确路径,才能获得发展的灵魂。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形成这样一种最强共鸣: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大格局中,苏州绝不能缺位、失位,而应当全力抢位、争位,必须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奋力创造开放再出发的新发展奇迹,方能不负时代、不负历史!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苏州的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开放成就了苏州,开放是苏州之魂

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苏州的开放基因,勃发出盎然生机。与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GDP增长了600多倍。苏州以0.0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1%GDP2.4%的税收和7.7%的进出口总额。

开放成为苏州的第一标识。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320亿美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628万标箱,已成为世界内河第一大港;拥有各类外资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300多家,1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投资项目达400多个。

创新成为苏州的第一动能。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1年保持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7052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万人有效发明专利58.26件、位居全国第五;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人才达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位居全国第一;上市企业总数达151家,其中境内上市120家、位居全国第五,科创板上市6家、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

包容成为苏州的第一气质。全市常住外籍人口超过2万人,连续8年入选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常住台胞14万人;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31亿人次,位居全省第一;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拥有2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授予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可以自豪地说,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一段历史传奇。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向这段改革开放的历史致敬!向所有参与苏州改革发展的建设者致敬!向英雄的苏州人民致敬!

第二个问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昭示着我们:道路艰险前途光明,开放必须勇闯新路

今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光荣的使命在激励着我们,历史的机遇在召唤着我们,风险挑战也在考

验着我们。面对时代之问,开放再出发是苏州的唯一选择。

光荣使命面前,必须开放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始终对江苏、对苏州亲切关怀、寄予厚望。早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2年到苏州出席中非民间论坛时殷殷嘱咐,我想今后我还会来这里,解剖麻雀、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都会来的2014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省委明确要求苏州要当先行军排头兵。

总书记的话让我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但我们更要牢记,,总书记是要苏州探路子的,是要苏州出经验的,是要苏州交答卷的。如何当标杆、探路子,怎样出经验、交答卷?我们认为,一定要从开放再出发中找寻答案。

重大机遇面前,必须开放再出发上世纪90年代,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浩荡春风中,苏州抢抓开放型经济重大机遇,实现了强势崛起。三十年后,时代和国家再次赋予了我们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机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在苏州叠加实施,特别是苏州处于长三角一体化的C位,自贸区苏州片区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这在江苏是独一份,在全国也不多见。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风口,如何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全面地融入国家战略,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再次为苏州插上腾飞的翅?我们认为,再创奇迹的这双翅膀,一定是开放再出发

严峻挑战面前,必须开放再出发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不时隐现,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苏州对美贸易占全国八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二,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比较大。外部挑战面前如何提升自身实力,如何增强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挑战还来自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对标热”“抢人潮席卷全国,我们在对标先进、比对政策,同时也在被对标、被比对。苏州如何在第一方阵中保持领先、继续冲刺?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把握规律、保持定力,心无旁骛地发挥好我们最大的优势,做好我们最擅长的事,那就是开放再出发

吃老本跑不出加速度,不加油轰不出推背感,我们必须拿出苏州人的拼劲、闯劲,拿出开放再出发的真招、绝招,勇争第一,勇创唯一,永立伟大新时代的潮头浪尖!

第三个问题,勇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标杆的历史重任交给了我们:要把总书记关于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融入血脉,让开放为苏州一切工作

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苏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些经验。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苏州工作时,提出苏州要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成为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苏州要肩负起这样的历史重任,思想再解放是必备前提,开放再出发必由之路,目标再攀高是必然追求,总的要求就是挑战最极限,勇攀高峰

思想再解放,要确保思想最解放。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我们遇到的不少问题,都是别人还没碰到的;我们要探寻的很多答案,都是别人尚未破解的。只有思想达到最解放的程度,才能在开放中明确全新定位与坐标,答好无问之、破解无解之解,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开放再出发,要确保政策最有力。苏州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开放的特质已融入基因。我们要当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示范,就必须做到束缚最少、成本最低,必须做到生态最优、服务最佳。只有在核心政策竞争力上不遗余力,在关键发力点上倾尽全力,才能彰显我们开放再出发的决心。

目标再攀高,要确保目标最极限。今天,无论是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早已把苏州放到了更高层次的赛道上去比。向最极限目标冲刺,是苏州改革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必须自我加压、自我鼓劲,每年树立几个大目标。2020年我市的GDP要突破两万亿大关,这不仅仅具有标志性意义,更具有里程碑价值;这既是我们必须要交出的一份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答卷,也是我们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强大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强调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苏州全市上下对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学习,结合实际提出,以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强化有效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城市品质,就是要让未来的苏州超级列车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创新是引擎,整合全球资源的开放之道,将赋予它最为强劲的动力;转型是主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开放姿态,将赋予它最为高能的转速;投资是燃料,最大限度吸引增量的开放眼光,将赋予它最不可限量的效能;环境优化是标志,瞄准世行标准的开放境界,将赋予它最吸引眼球的魅

力;功能提升是底盘,为所有人提供高品质生活的开放理念,将赋予它最坚实可靠的承载力。

在新的前进征程上,苏州决心站在全球更高坐标系中来谋划未来发展,实现综合实力、开放形态、城市能级的标志性大跃升,在新时代为中国对外开放作出先行示范。在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的基础上,到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6%,年均进出口总额保持在3000亿美元左右,三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200亿美元。到2025年,初步建立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化、高质量特征更加鲜明的产业体系,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综合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行列。到2035年,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成熟稳定,成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全国典范,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全市上下必须在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上形成高度共识、强大合力,以时不我待的劲头迅速付诸行动。

遵循总书记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的要求,我们描绘出苏州发开放型创新经济、打造国际化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我们将把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作为主攻方向,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上取得更大进展。我们要让国际高端人才在苏州集聚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是人才造就了苏州的百业兴旺。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招才引智,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我们的政策就是要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匹配、薪资与国际接轨。凡是在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凡是苏州自贸片区急需的人才,年薪高于40万元的,参照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政策给予奖励。我们热忱欢迎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才来苏州发展。海外专家带着技术、带着智慧、带着创意,来苏州寻找机会、实现梦想,根据海鸥计划,单个项目最高可获百万补贴。我们将全面接轨国际人才评价标准,对取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比照认定或享受相应等级待遇。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引进1万名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其中海外占比不低于50%,外国高端专家不少于2500位。为此,我们还将专门设立苏州科学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给各路英才以最高礼遇!

我们要让一流创新企业在苏州集聚发展。力推在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实现翻番,突破1.4万家,其中外资企业3000家。为了让更多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待遇,让更多有潜质的创新企业到苏州落户,我们将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提高申报便利度和服务水平,三年内滚动遴选1000家创新型企业,参照国家高企所得税政策给予三年奖励。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贸区苏州片区内新设立的从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符合条件的享受同等奖励,发展态势良好的,奖励期再延长三年。这就是我们为创新型企业重磅推出的3+3鼓励政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将在苏州获得更多奖励。只要企业在创新创造方面舍得投入,我们就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对研发费用连续大幅增长的企业,给予增长额6%的奖励。致力打造世界品牌的企业将在苏州获得更大支持,对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提名奖的企业给予重奖。

我们要让多元创新要素在苏州集聚融合。苏州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列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45家,仅次于北京、上海;我们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科技型创新载体数量占了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两成;牛津大学破天荒全球第一家海外研究院落户在苏州工业园区。我们始终强调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对引进诺贝尔奖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一事一议重点支持。具备重大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团队,将可获得5000万元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可获1000万元支持。我们将深化离岸创新苏州模式,到2022年末在全球布局建设50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并给予资金支持;在苏建设10家对接海外离岸项目的在岸创业基地。支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对实现IPO的企业,每家给予300万元以上的奖励。

苏州不仅享有制造之都”“世界工厂的美誉,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已十分完备,具备全球范围内较强的垂直整合实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中独树一帜。苏州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产业转型大方向,选定积极进取型的转型路径,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攀升,努力成为领跑者

我们的先导产业将引领未来行业发展。这些年,我们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大力发展先导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等产

业的一些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特别是生物医药十年磨一剑,连年保持20~30%的快速增长,竞争力跃升全国首位,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们的生物医药企业,第一次将中国发明的原创药卖出了15亿美元的国际价;我们的生物医药企业,创造了全国首家以第五套标准科创板过会的记录,生物医药产业中国看苏州已成为共识。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在全球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精心打造,努力构建国际国内最优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今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2022年突破2800亿元。我们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纳米城,是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我们将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让苏州的优势先导产业始终领跑全国、努力引领全球。今年全市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将达9000亿元,明年我们将稳稳站上万亿级新台阶!

我们的制造业将把既有优势做得更强。苏州最深最厚的家底就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我们将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流程,生产最先进的产品,打造世界的头部工厂。把政策向制造业高端化、国际化倾斜,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协同创新、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外资在更优开放环境下深度参与建设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光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们的外贸转型将在开拓市场和提升水平上双向发力。积极引导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机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主动扩大进口。以自贸片区建设为重要契机,鼓励企业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项目,将可获1000万元奖励。我们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交易促进平台,根据平台促进服务贸易成效给予奖励。我们支持企业在国内外电商平台开设主要面向境外消费者的零售店,对运作良好的给予奖励支持。

遵循总书记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的重要指示,坚持更高质量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强力吸引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及专业服务机构纷至沓来,以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产业造就国际化城市。我们要让资本到中国,首站到苏州;项目到中国,首选到苏州!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文荟”系列№33(26篇)蓝绍敏2020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9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