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娄勤俭2020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如椽巨笔”微信公众号2020年7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是的是现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推荐理由:士 。
这次既是调研,也是工作检查,我们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全程考察了大运河江苏段以北部分,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检查,沿途听取了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四市的工作汇报,总体感到,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势很好、成效明显,各地各部门思想共识高度凝聚,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工作举措不断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运河立法、文旅基金设立、研究院组建、出版工程实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等具有开创性意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首届大运河文博会等成功举办,推动江苏运河文化走向世界,充分体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追求和积极成效。对此,省委充分肯定。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全省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扛起历史责任,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传承中华文脉交出时代答卷,让千年运河留下新时代的江苏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极其深刻又极为形象地指明了大运河的特征和重要作用。平时我们大多从资料上看大运河、部分地了解大运河,这次调研,真正行走在大运河上,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总书记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才更真切地体会到大运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峡船闸的近2倍,还创造了日通过108万吨的全国内河船闸最高纪录。不仅如此,江苏段还是江水北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道,调水出省超过40亿立方米,源源不绝的运河水滋养了苏北以及更北地区的广袤良田,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吃水问题。由此可见,大运河虽流淌千年,但至今仍奔腾不息、生机勃勃。
可以想象当年这个“水陆都会”的繁盛;扬州作为“中国运河第一城”,早在隋唐时代就以“十万人家“”十里长街”繁华而著名;运河沿岸还有邵伯、河下、皂河、窑湾等众多古镇枕河而建,穿越千年时光。考察期间,我们行走在名城、古镇的街巷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大运河的活力和文化浸润,这些地方不仅依旧商家林立、熙熙攘攘,人们还可以欣赏到南北交融的园墅楼台,聆听南北大戏里的运河故事,品读四大名著与大运河江苏段的不解之缘,或是领略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技艺,这些特色浓郁的文化元素,都源于大运河的南来北往,融入了寻常百姓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福祉。
所以,总书记讲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不仅仅在于大运河是运输水道,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是经济带,更是丰富多彩的城镇带、文化带。可以说,大运河是活着的文化载体,是滋养江苏发展的生命之河、灵性之河。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了“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深入领会、坚决落实。江苏段作为大运河的核心段,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国家《规划纲要》中江苏纳入核心区的县(市、区)、纳入六大文化高地建设的城市数量、纳入国家工程的重大项目也是运河沿线省份最多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也明确大运河江苏段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全省上下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立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眼光,把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把江苏段打造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让这一“流动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文荟”系列№44(11篇)娄勤俭2020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0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