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新文荟”系列№66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2年2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2021年公。
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大合作,大家都在期盼,但问题是怎么合作,如何重建全球合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我理解这个重大战略本身就是中国以自身行动增进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药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经济战略将不再以顺差为目标,一味扩大出口,而是以适度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平衡为目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强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增加全球科技和产业的合作。
近些年来,国际间的信任关系之所以没有因为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往来而加深,原因在于个别国家频频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来锁他人的咽喉,频频滥用国家安全借口限制他国的投资。中国提出科技上要自立自强,就是要减少单向的技术依赖,发展基于自身比较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弥合与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鸿沟,为科技领域的平等交流、合作共赢创造条件。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关起门来搞创新。事实上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挑战,需要全球科技界、产业界携起手来共同把握、共同应对,需要各种创意发明和技术得到有效保护、传播、交易和分享,这方面中国一直倡导开放创新、合作创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将更可持续。
在单纯的外循环拉动下,中国经济增长较为粗放,靠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时不时成为突出矛盾。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不仅意味着要进一步打通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供给,形成更加畅通的经济循环,同时意味着要深化产业政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今年上半年中央先后出台两个重磅文件:一个是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另一个是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两份文件标志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我们构建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动力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将为外资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文荟”系列№66(9篇)黄奇帆2021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2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