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局聂辰席、童刚等公开讲话汇编15篇

2023-02-22 23:57:19 134

文章导读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广播影视信息化 聂辰席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广播影视信息化

聂辰席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的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更好更快发展、重构规则的战略选择,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推动广播影视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广播影视产生全方位影响

(一)深刻改变着广播影视的制作模式。电台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数字化制作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内容处理、存储、检索和管理,传统广播影视制作模式正在由自建系统的集中式流水线制作,转变为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网络化协同制作,形成“云+网”的制作模式,有的自建云平台,有的利用第三方云平台,还有的利用多个云平台以远程网络化协同方式制作节目。这种制作模式大幅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并且能够根据用户收视行为和趋势分析,制作符合用户需求的节目。借助新的制作平台,各类企业或个人都能够以灵活参与、柔性生产的方式制作视听节目。

    (二)深刻改变着广播影视的传输和服务模式。当前,广播电视传输网已不再是音视频唯一的传输通道和服务平台,电信网、互联网也成为广播影视节目和视听服务的传输载体。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宽带和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融合,高质量、智能化、跨屏融合的互联网电视业务迅速扩展。特别是4G移动互联网接入带宽高达每秒几十兆,互联网电视、IPTV均可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体验好的高清电视服务,满足用户“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内容、任何设备”看电视的需求。新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电影的胶片拷贝发行放映方式,实现数字拷贝的网络发行传输、卫星发行传输和数字化放映。

(三)深刻改变着广播影视设备的产品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来广播影视设备业全产业链在产品形态、服务方式、商业模式、工作流程各方面的革命性变化。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如编码/转码、内容管理、推流服务、内容传送与分发、跨屏业务等系统设备商,开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功能聚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向电台电视台、电信和广电网络等用户提供相关云服务。目前,广播影视设备业产业链各环节陆续推出相应云服务,形成一个全新的广播影视云服务业。据美国MRG公司(多媒体研究集团)预测,2013年,除电视内容分发云服务外,仅推流、跨屏等电视云服务的营业收入就将达1.13亿美元,2017将达8亿美元。云服务,将成为改变广播影视传统模式、引发广播影视变革的一张“多米诺骨牌”。

(四)深刻改变着广播影视的发展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传统广播影视加快数字化进程,助推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加速发展,使广播影视呈现传统媒体、新媒体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从传统广播影视发展来看,广播影视加快由模拟向数字、高清、超高清演进,由单向广播向双向交互演进,实现视听效果新的飞跃。目前,广播电视进入由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关键时期,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电视高清化基础上,开始进行4K超高清电视的技术测试和制定试播计划,并加快发展4K数字电影。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已覆盖323个地级以上城市,并在全国共开播了30多个数字高清电视频道和一个3D电视试验频道;从广播影视新媒体发展来看,随着宽带网络建设和智能终端应用的日益加速和普及,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发展明显加速,多媒体综合集成速度明显加快,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许多系统、终端厂商和互联网企业运用社交网络、大数据、4G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开发并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互联网电视跨屏融合业务。到2012年底,全球IPTV用户达到8000万,两年增长了75%。目前,我国已批准开办2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608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7家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和855个县级城市;IPTV用户已接近2500万,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用户超过4700万,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89亿,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达到1.6亿,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广播影视发展格局的变化,广播影视受众分布也呈现出新特点,年轻、高端人群更加青睐网络视频、更加喜欢便携式智能终端,传统电视收视群体显现老龄化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从节目制作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日益广泛应用,一方面,新兴的节目制作公司不仅可以通过购买广播电视云服务,用较少甚至没有制作设备投入的方式,制作广播影视节目,而且可以通过采用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以较少的资本投入来制作节目,从而实现低成本、轻资产和较少资本投入的节目制作运行模式,同时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精确分析用户的收视习惯和行为模式、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和场景等,针对不同收视群体制作个性化节目,大大提高所制作节目的成功率,降低节目制作的失败风险,从而促使新兴节目制作公司加速进入节目制作领域,进一步加大广播影视制作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加快广播影视制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广播电视台等广播影视制作机构不仅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式,制作出符合不同用户个性化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而且可以加快广播影视业态创新,促进全媒体业务不断丰富,同时还能以创新的技术手段盘活庞大的存量内容资源,建立起存量内容资源的有效价值增值机制,实现对贯通整个内容产业链的深度资源整合和协同,巩固和增强广播影视行业的节目制作优势。

    (二)从网络传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互联网宽带、光纤到户、4G网络等工程加快建设和普及,使电信网、互联网传输IPTV、互联网电视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给广电网络带来愈来愈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加快广电网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可以使广电网络从传统的简单、单向管道升级为智能化双向管道,既能够智能感知和适配广播电视台播发全媒体内容和业务,实现“网台”联动,又能够智能感知不同用户终端和位置,智能地选择最佳传输手段和通道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三)从终端服务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的终端形态和服务方式加快创新,除传统的电视机、收音机和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外,Pad、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游戏机、数字电视一体机和家庭媒体网关等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广播电视终端形态,交互点播、跨屏收看、家庭共享、个性化推送、社交电视等新的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一方面,既提高了对广播电视终端形态和服务方式的要求,促使广电必须加快终端和服务方式创新,另一方面,也为广电加快实现用户终端服务智能化,迅速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广电巨大的用户资源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难得的机遇。

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既给广播影视带来巨大挑战,也给广播影视带来加快转型、实现跨越的难得机遇。加快广播影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扩展广播影视传播内容,改变和延伸传播形式,而且能够丰富传播空间,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推动广播影视行业的优化升级。

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广播影视信息化

针对广播影视发展变化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紧抓发展机遇,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整合开发资源,着力创新生产、传输、服务方式,推动广播影视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由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转变。

(一)创新生产方式、再造生产业务流程,增强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能力。以多媒体全媒体为发展重点和方向,着力打造新一代广播影视制播平台。积极采用“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技术,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广播影视“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建设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云平台和媒资存储管理云平台,建设面向多个播出系统、多种传播渠道、多类用户终端的广播影视综合制播云平台和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强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方位对接、融合式发展。同时,积极利用新一代制播平台,加快发展高清电视、4K超高清电视、3D电视、4K数字电影和3D电影,加强数字内容开发和网络视听节目生产,提供高质量、多媒体、全媒体的数字内容服务,满足用户多平台、多终端、多样化的收听收看需求。

(二)创新传输方式、再造传输业务流程,提升广播影视传输覆盖和业务承载能力。以全功能全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和方向,全面推进传输覆盖网络数字化,统筹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步伐,提高广电网络对三网融合业务和跨域型新兴业务的承载能力。加快无线网络数字化进程,建设全国各级电视节目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络,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推动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标准制订和试验播出。加快直播卫星技术应用,开发推送点播等新业务,拓展行业服务新领域。增强数字拷贝卫星传输分发技术业务能力,提升电影服务管理技术水平。积极推动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为开展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服务,满足“随时随地看电视”的用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三)创新服务方式、再造服务业务流程,提升融合服务能力、全面改善用户体验。围绕丰富广播影视新业态,运用大数据、智能引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构建“云化、开放、统一、扁平、可管可控”的广播影视业务平台,实现内容集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即时互动、监测监管的全流程一体化运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着眼于全面改善用户体验,积极研究用户终端消费心理和使用偏好,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服务智能化。一是终端智能化。积极研究突破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智能机顶盒等核心技术,创新智能电视终端形态,建立智能电视标准体系,制订智能电视终端标准,研发并推广使用标准化智能化终端机顶盒和电视一体机,实现用一个遥控器简单、便捷地控制机顶盒、电视机等多种终端,改善用户的服务体验。二是家庭服务智能化。基于智能电视终端和广播电视业务平台,推动开展跨屏智能电视融合服务,提供远程视频采集监控、家用电器智能管理等智能家居服务。三是社会服务智能化。推进广电业务平台与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和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家庭与社区、社会的互联互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创新管理方式、再造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增强广播影视监管能力,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面向全新的广播影视生产、传输和服务方式与业务流程,加快构建安全、开放、统一、可重构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等全流程可视化智能管理;创新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快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统筹兼顾的高效率、高性能监管平台,实现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四位一体和内容、机构、运营、效果统一协调;努力掌握应用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信息化的核心关键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广播影视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维系统化规范化,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保障。

(来源:光明日报) 

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

——在CCBN2015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聂辰席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第23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蔡赴朝部长对CCBN2015的开幕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参加展会的中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CCBN走过了22年历程,已成为国内外广播影视及相关行业新知识传播、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本届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希望大家进一步增进了解、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
今年CCBN以“融合智能网络、畅享数字生活”为主题,就是要加快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广电融合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数字生活服务。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智慧浪潮”,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起数字生活的美好图景。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广播影视不但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更应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发起者、组织者、提供者,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枢纽之一。面对智慧化的新浪潮,广播影视要把加快构建“智慧广电”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
智慧广电的本质是新兴信息技术与广播影视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发展。下面,围绕“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打造智慧广电,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人民数字生活新期待、顺应信息技术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打造智慧广电是推动广播影视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整个经济正在向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高级阶段和高端形态演化。广播影视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将自身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要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深刻改变广播影视行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激发广播影视数字消费新意愿。互联网与广播影视领域的深度融合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广播影视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创新转变,进而催生“智慧广电”。第二,打造智慧广电是广播影视惠民利民的责任担当。生活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人们对数字生活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慧广电的内在要求是转型升级,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惠民利民,它以满足人民数字生活新期待为己任,把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有机结合,有效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让人们共享广播影视创新成果。第三,打造智慧广电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壮大自身优势的战略选择。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技术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大量涌现,拓展延伸着广播影视的发展空间。打造智慧广电,从“功能”向“智能”升级,是广播影视发展新趋势,也将成为新常态,要树立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开放思维、市场意识,紧盯科技前沿,围绕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围绕群众数字生活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和新兴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快广播影视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壮大内容优势、网络优势、用户优势、管理优势。
二、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要坚持受众为本、内容为王,加快智能化生产运营、分发传播。一是平台智能化。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由智能化平台主导媒体生态的特征愈加明显。广播影视要从广电专网向互联互通的IT架构转变,从单纯的“内容制作机构”升级为内容制作、运营、分发的智能化平台,整合汇聚不同种类的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内容加工、内容汇聚、内容经营、内容管理的全流程一体化,打造智能适配互联的数据链、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智能协同的生产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价值链。二是生产智能化。推进广播影视“采、编、播、存、用”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兼顾多种业务形态、多种传输网络、多种服务模式、多种终端制式和跨网联动、多屏互动需求,实现开放协同、弹性高效、安全绿色的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生产,以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终端呈现特点,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发适应数字生活需要的智慧产品。三是传播智能化。智慧媒体,不仅能使受众获得信息,还能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分析进行重新组合,并将准确信息传递给特定人,为人们提供有效、即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广播影视要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的现象,真正以受众为本,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情景感知等先进技术以及社交媒体手段,在统一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形成“随需而变”的传播方式,提供精准化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要坚持融合创新、协同覆盖,打造无处不在、数字智能的广电网络。一是加快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覆盖。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网络传输资源,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无缝切换和可管可控,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深化广播电视网的移动互联能力建设,着力构建特色更加鲜明、覆盖更加广泛、传播更加快捷的融合智能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为受众提供便捷、高速、智能的接入广播电视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泛在化的内容获取提供渠道支撑。二是加快广电网络业务能力升级。着力提高广播电视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系统处理效率的能力升级,实现天地一体、智能协同、宽带交互,使未来广播电视网成为“物联网”、“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作为国家基础信息网络的作用和效能。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和智能分发网络,提供信息云服务,形成“一云多屏、多屏互动”的传播体系,提升内容分发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对交互型业务与全媒体业务发展需求。三是加快提升广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顺应以用户为中心、全业务运营的发展方向,以现有广电网络为基础,集成应用新兴网络管理和传播技术,优化管理流程,加快智能化建设,实现用户识别、业务区分、流量调控、资源调配、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为智慧广电的全业务服务提供高速协同接入、资源自助指配、速率有效保障。
四、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要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为要,提供以视听为核心的全业务优质服务。一是提升服务品质。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推进广电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受众需要的服务能力,打造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品牌。二是拓展服务内容。优化资源、集聚要素,实现广播电视从传统视听媒体传播服务模式向“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展现”的全业务服务模式演进,为用户提供融合新闻资讯、视听节目、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智能家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三是优化服务生态。数字生活的兴起使互联跨界的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智慧广电将加快产业整合,形成多元参与、开放融合、多重叠加、价值重构的发展局面;要推动服务产品化,实现深度开发,延展数据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创意研发、内容制作、播出发行、网络传输、终端服务以及衍生产品开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五、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要坚持安全为基、创新驱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水平。一是加强融合业务管理。智慧广电数字生活带给人们极大便利性的同时,对安全性也提出更高要求。广播影视要明确融合业务的安全边界,健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融合业务的安全审核、智能终端的安全管理,切实增强广播影视服务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群众安全可靠地享受多元化的数字生活服务。二是确保广电融合网络安全可靠。时刻牢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作为智慧广电融合网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网络监测监管、安全防护等方面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应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技术安全、渠道安全、应用安全,筑牢“堤坝”,把好“关口”,堵住“后门”。三是完善现代监管体系。数字生活需要内容、业务、终端等全方位安全来保障,要强化全方位监管,建立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及时处置于一体的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平台。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完善智能化的监管网络和信息数据库,实现先进的监管技术、有效的监管信息和重要的技术成果共享应用,促进广播影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数字生活前景可期,智慧广电空间无限。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携手打造“智慧广电”,为让人们畅享数字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最后,预祝展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家广电局聂辰席、童刚等公开讲话汇编15篇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67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