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系列№422(38篇)基层减负素材汇编

2023-02-21 18:05:16 190

文章导读

“智囊团”系列№422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2年10月 目 录 “数智”赋能基层治理 1 持之。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智囊团系列422

扫描二码关笔苑众号扫描维码文名众号

2022年10月

基层治理1

以恒深拓展基减负4

以恒为层减负6

真功夫助推基层减负跑出加速度9

打好为基层减负攻坚战11

工会为基层减负况的实践和建议22

基层减负与治理:根源性因素探讨27

基层减负的十大问题38

基层减负三周年:成效、问题与长效机制构建44

基层减负视域下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研究55

减负应强源头理和制建设66

减负增效强基层轻装奋进新时代78

开辟基层减负新路径85

立足职服务全力动基减负走深走实89

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93

纪检监察机关紧形式主义突出问强化监督持续基层减负96

锲而不舍打好为基层减负加强针99

全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101

如何增强基层减负的获得感107

邵阳五规五治为基层减负松绑113

为基层减负,为群众办事116

层减负松绑让社轻装自治119

我市创新考核机制为基层减负121

:清理层层加码层减负给干部128

四个抓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132

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135

以基层减负促进干部担当139

舟曲基层减负成效显著143

做到六个注重确保基层减负成效144

数智赋能基层治理

克拉玛依区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取得成效

(2022年8月30日)

克拉玛依区的基层减负换上“数智”的轻装后,跑得愈加欢快了。

基层千头万绪绘进“一张表”,社区(村)信息采集量下降77%,效率提升80%;19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群众办事更方便;辖区所有在职党员,共计2万余人积极参与社区参与治理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克拉玛依区尝到了“松绑”带来的甜头。

克拉玛依区下辖天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银河路街道、昆仑路街道、迎宾街道、古海街道以及小拐乡,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共计28万人,辖区内有生活居住区、高教园区、产业园区等,面临着产业结构复杂、人员结构复杂、流动人口难管理等社会治理问题。

如何利用数字为智能治理赋能,让克拉玛依区各族群众享有更加安全和舒心的生活生产环境?克拉玛依区不断探索“数智”治理的新方法、新机制,为基层减负,蓄积实干力量。

放权赋能

破解权责不匹

一直以来,权责不匹配是加重基层干部负担的主要问题。

乡镇街道承接着大量上级职能部门的行政和管理事务,但与其相配套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民生服务有时却未能同步,容易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低效治理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克拉玛依区坚持民生导向,采取回应性治理,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明确社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依法履职清单;理清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依法协助政府清单;梳理亲属关系、婚育证明等不应由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取消拆迁拆违、城市管理等8项不应由社区承担的工作清单,防止责任转嫁到基层。同时,克拉玛依区对社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指导其构建民主自治、权责明晰、运行规范的工作体系。

“社区只需要做社区权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们会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来推进基层治理。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在提升服务能力上多下功夫,多为群

众做些实事。”银河路街道佳福社区党支部书记丁燕说。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近年来,克拉玛依区将解决形式主义、属地责任泛化等问题与为基层减负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打出一套组合拳。厘清街道(乡)、社区(村)服务事项;分层制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清单;精简撤销11个部门派发街道(乡)工作事项107个工作重心和服务事项的下沉,不仅解决了基层治理的顽瘴痼疾,刹住了不正之风,也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充分、高效的干事条件。

改革举措

减轻基层负担

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基层干部既要多跑苦干,也要靠技术、花心思、巧借力。克拉玛依区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机制,进一步增强社区邻里关系及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这只是克拉玛依区为基层减负取得的显著成效之一。近年来,克拉玛依区统筹党政机构职能配置和编制资源,优化街道“两办四中心”,整合市场监督、城市执法等执法力量下沉街道,打造综合行政执法新格局。同时,克拉玛依区规范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两中心一站”,发挥居委会及下属人民调解等6个专委会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克拉玛依区以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为突破口,探索推行了“全岗通”工作机制。该机制是通过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使社区工作者达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从“一岗制”转变为“全科制”,努力实现社区业务一人通办、居民事务一次性办结。

2021年底,克拉玛依区已实现“全岗通”覆盖率100%,各社区(村)业务办理岗工作人员均已通熟77项常办事项。

坚持党建引领、大胆放权赋能、推动重心下移、紧扣实际需求,在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成果的过程中,克拉玛依区不断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街道、探索实施社区层面,“五百”“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大工委”“大党委”等工作机制,在加强街道、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让基层干部可以更好地破解居民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极大提升了为民服务质效。

数字技术

提升治理效能

基层减负减得怎么样?基层最有话语权。“以前,我们录入居民信息时,需要社区负责不同工作的同事,分别将信息录入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流动人口系统和计生系统等至少3个平台,耗时1个小时左右。”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前进南社区工作人员孙玉娟说,“现在只需通过‘基层一张表’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录入信息,该系统就会自动将这些数据共享到其他系统,5分钟就能完成,工作量大大减轻。”

近年来,“基层一张表”专项改革推动大数据延伸到基层末梢,“基层一张表”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已汇集26个部门在用系统数据,在克拉玛依区70个社区(村)平稳运行。各社区(村)需采集填写的数据由原来的461个缩减为108个,其余数据从“一张表”数据资源池中获取,社区(村)居民信息采集量下降77%。

“基层一张表”专项改革在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真减负、减真负的同时,也让基层形成了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作为的浓厚氛围。

各街道(乡)、社区(村)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远程办、自助办,不仅在基层开展代办代缴代理等便民服务,还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办事方法,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了解生活服务的各类事项。

基层社会创新智治,不仅仅体现在助推基层工作的现代化、智慧化,还体现在预判风险和隐患早处理。

“红细胞”工程作为克拉玛依区的党建品牌工程,推动1000余家驻辖区单位和2万余名在职党员通过新时代“红细胞”小程序在社区报到,带动近6万名群众志愿者参与其中,做到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常态化服务群众。

克拉玛依区的基层减负之树,在肥沃的数字化改革土壤里,经过滴灌式的精心培育,已结出累累硕果。

持之以恒深化拓展基层减负

邹翔

浙江岱山优化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组没有扎在会议室里看台账,而是直奔现场察实绩;江西萍乡集中开展基层“挂牌多”问题专项清理,职能实现集中整合;新疆昌吉开展基层报表、档案、会议和借调干部“四项清理”工作,会议压减50%以上自2019年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各地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有了切实获得感,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到要求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强力推动基层减负。全党上下聚焦解决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的基层负担过重问题,部署落实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干部摆脱形式主义束缚、放开干事创业手脚。从过去一年的情况看,大疫之下牢不可破的社区防线,抗洪中屹立不倒的鲜红党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无私付出背后都有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提供的作风保障。

好作风是生产力。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党员干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议少了,解决实际问题多了;填表少了,干实事的时间多了;“表面文章”少了,到一线历练的机会多了。广大基层干部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走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做服务。现场调研、推进工作、解决难题,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最能考验也最能锻炼基层干部。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提升能力、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好作风也是向心力。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党员干部把精力放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上,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基层干部不仅处在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承担着许多为民排忧解难的“一线硬任务”。不再有海量的表格、文件和会议压在身上,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机会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减负成果最终惠及人民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方面,倘若在狠抓落实、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不够、措施不多,任由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滋生,就存在形式主义顽疾卷土重来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形式主义新变种、新动向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形式主义改头换面、重新出现。固本培元方能凝魂聚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进一步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增进深层次源头性问题研究及整治,才能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尤需激发优良作风这个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做好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必将使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干事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

贵州贵市委秘书长、办厅主任刘本立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切实为基层减负,需驰而不息、落实落细,持之以恒破解现实难题。

一、规范源头管控,树牢工作航向标

紧盯压减目标,严守年度计划。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下发以来,贵阳市高度重视,对标对表、细化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对“文、会、督”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年初即对全市层面相关事项进行统筹,未列入年度计划的发文开会及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原则上一律不得开展。全面实行必要性会商,对市直部门发文开会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实行周调度,并及时提醒预警。坚持文件前置审核机制,严控发文规格及字数篇幅,对不符合要求的作退文处理。严格落实开会审批报备、“无会周”、“无会日”等制度,精减或合并临时性、重复性会议,市级层面“文、会、督”数量明显下降。

整合督考事项,持续跟踪问效。优化整合全市性重要督查检查和重要目标考核,成立10个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督查组,集中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国务院大督查、省委省政府综合大督查反馈问题等整改落实。建立健全问责考核制度,依托调研、暗访、监测点报送、群众监督等方式,拓宽问题线索渠道。定期开展暗访,不打招呼、不需陪同,掌握减负整治真实情况。除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涉及督查以明查进行外,其余专项督查一律以暗访暗查形式进行。没有切实落实减负要求,未完成年度压减任务的部门,除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外,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考核,将为基层减负工作列入年度市委重点督办事项,形成提示、约谈、通报、考核的阶梯式考核评价问责机制。聚焦形式主义,制定负面清单。聚焦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搞算账式、数字式等变异减负问题,制定文件“九不发”、会议“七不准”、督查检查考核“八不能”负面清单。同时,清理规范各类QQ、微信工作群。有力推进表格清理工作,市级层面要求基层填报的表格由312个压减至117个,下降63%。加强源头治理,提升行文质量及有效性,优化整合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行文方式,将全市148个市级议事协调机构领导成员调整充实的文件优化精减为1个文件,定岗不定人,确保

按岗履职、长效有序。统筹规范“一票否决”和“责任状”事项,确保落实到位,纠正层层加码、凡事留痕等积习。定期对省级样本监测县与市直部门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用以下看上倒查问题的方式检视,对市直部门涉及基层的“文、会、督”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研判。

二、深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强保障

强化一个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坚持月盘点、季调度,定期召开调度会,对为基层减负工作进行专题调度研究,进一步细化总量控制目标,持续组织联合调研、暗访暗查,动态跟进管控,紧盯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提示提醒,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定期向市委报告调度情况。

建立四项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网格工作现代化、问题监测、考核检查、线索移送四项工作机制,巩固拓展减负成效。按照“一格一员”的方式配备专职网格管理员,根据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开展信息采集、服务管理等基础工作,推动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融合、资源互通。充分发挥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级督查员的作用,随机抽查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情况,收集问题信息。强化对市直部门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相关落实情况和通报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用好考核“指挥棒”。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将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纳入执纪监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目标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制定一张清单,明确权责边界。在清理规范“责任状”“一票否决”的基础上,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责一致”的原则,严格管理审批和严控事项总量,建立乡(镇、街道)事权清单制度,制定社区权责清单,防止职能部门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从根本上改变政出多门、基层疲于应付的现状。

三、加快数据融合,创新用活助推器

搭建数据平台,创新减负方式。充分发挥贵阳市发展大数据优势,依托基于电子政务内网的“筑委办云”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贵阳市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数智督查”云平台、贵阳市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规范数据采集,夯实减负基础。强化入口管理,结合贵阳市城市网格现代化工作,加强专职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基础数据集中、统一、规范采集,

有效避免多头报表、重复劳动、无效劳动。优化采集方式,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筛选、提取、录入相关信息,对全市各级各部门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类。细化数据比对,定期采集监测数据,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实用性。

推进数据融合,提升减负效能。依托“筑委办云”着力加强对精文减会、督查检查考核的规范和统筹,采取大数据手段监控发文、办会、督查检查考核的数量和质量,切实提升整治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依托“数智督查”云平台实现督查检查考核全流程管理、全过程跟踪、智能化分析,真正做到多让数据跑路、少让基层跑腿。依托贵阳市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让市级数据互联互认互通,打通数据壁垒,逐步实现数据沉淀、提取和共享交换,有效解决基层重复报表、多头报表等问题。

真功夫助推基层减负跑出加速度

楚雄州

(2022年3月15日)

“严格控制文件简报、压缩会议,州级发文数量同比减少59.63%、会议减少33.99%、考核事项减少55.81%”近日,楚雄州亮出2021年从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成绩单。

“打好‘组合拳’,持续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开刀。”去年初,楚雄州纪委九届六次全会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再次亮剑。一年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紧扣基层干部的“累点”,直击基层负担的“痛点”,以“真功夫”助推基层减负跑出“加速度”。

一、以实招强化源头管控

该州纪委监委聚焦中央和中央纪委、省委、州委对基层减负工作部署,示范带头,实行年度计划与进度倒逼机制,推动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带头抓紧抓实基层减负工作。

同时,该州纪委监委建立协助州委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措施及责任分解》等制度,建立纪委领导挂钩监督机制,确保减负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基层减负深化拓展年”为抓手,压紧责任,推动党委(党组)扎实开展作风问题排查整改,督促州直机关对照要求,自上而下开展整治,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的“雁阵效应”在全州各地有效形成。楚雄市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从具体人和事抓起,重点围绕文山会海、检查散滥、为官不为、项目脱离实际等问题,采取一线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融媒体监督等方式,形成全市“一盘棋”。

二、以硬招提升监督质效

“2021年,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1件处理9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0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2批45起62人次”过去一年,楚雄州把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和巡视巡察监督的重要内容,精准有力施策,督促立行立改,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该州纪委监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既要查清贪污腐败问题,又要审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此基础上,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1+1+2”监督执纪联动机制作用,构建“1+3+6”大监督工作格局,推进主体责任、专责监督同职能监督贯通融合。

针对推进工作不力、“走过场”、“做虚功”、“假把式”等问题,该州纪委监委加强对整治工作的全程监督,造成不良后果的实行责任倒查,并有效利用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三、以真招激励担当作为

该州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规范追责问责,既防止问责不力,又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2021年,全州共开展“四项谈话”2311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726人次,问责党组织24个干部202人。制定出台《楚雄州容错纠错办法(试行)》,保护和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

热情,并进一步树立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一年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为6名干部容错纠错,为44名干部不实信访举报进行澄清反馈,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推动广大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敢为先锋。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要下长功夫、硬功夫。”该州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步走下去,一锤一锤敲到底,让基层减负见到实效。

打好为基层减负攻坚战

西藏自区党委常委、秘刘江

破除监督检查的依赖症,坚决杜绝过度留痕的“假把式”;破除问责追责的依赖症,坚决赶走推卸责任的“甩锅侠”。

西藏自治区党委坚持把为基层减负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持续释放基层干部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服务群众的激情和活力。

破除监督检查的依赖症,坚决杜绝过度留痕的“假把式”。一是做到三必须,坚决扒下督检考的花马甲。严格执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统筹管理所有督检考事项,做到纳入年度计划的必须实施,计划外确需开展的必须一事一报,自治区以下的督检考事项必须报自治区备案。二是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坚持简化形式、改进方式,精准组织实施,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探索推广“互联网+督查”,进一步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考核程序中解脱出来。三是提高督检考质量,避免过度留痕。坚持把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努力提高督检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坚决纠正查台账、听汇报、要材料等做法,集中发挥督检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和完善政策措施的作用。四是脱皮鞋换胶鞋,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考察调研活动的统筹,避免“扎堆”,坚决杜绝没有实际意义的考察调研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

破除问责追责的依赖症,坚决赶走推卸责任的“甩锅侠”。一是坚持三不准,压实关键责任。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完善责任清单,未经批准,决不准自治区各部门与地市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或变相签订责任状,决不准与地市行业部门和本部门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决不准在落实责任状时层层加码,着力保障中心任务、防止责任甩锅、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深化改革,放权赋能。按照自治区党委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和越改越符合实际、越改越对群众有利的要求,进一步厘清基层的权责,积极推动更多优质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向基层下沉,使基层权责匹配对等。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把懂业务的干部一并放下去,帮助基层搞好承接,确保放权赋能落地见效。三是规范程序,精准问责。依纪依规规范问责范围、问责程序,引导各级各部门针对不同的工

作类型、不同的责任性质、不同的错误程度,适时、适情、适度问责。对被问责的干部,不搞“一棒子打死”,保护好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制定清单建立准入制度

德阳罗江区切实推动基层减负增效

(2021年10月26日)

为切实推动基层减负增效,今年3月,德阳市罗江区出台《村(社区)基层减负增效五条措施(试行)》,从减台账报表、减工作事项、减证明事项等方面,实打实为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一、严格准入划定减什么的底线

“推进基层减负,关键需要把村(社区)的工作事项理清楚,让他们干自己法定职责内的工作。”罗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旭认为。

为此,今年以来,罗江区对涉及村(社区)的工作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统一制定依法自治事项清单13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57项和负面事项清单10项“三张清单”,为村(社区)依法履职提供依据。同时,开展证明事项清理,编制《村(社区)开具证明事项清单》和《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对外发布。截至目前,已公布第一批4类可证明事项和53类不应开具证明。

“起初一些单位认为基层减负只是走走形式,没想到区级部门第一次提交上来的村(社区)工作事项却被要求返工。”汪旭告诉记者,为了精准制定村

(社区)工作事项清单,该区建立准入制度,采取职能部门初审,民政、组织部门复审,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的方式,厘清村(社区)工作事项的责任主体,为村(社区)依法履职提供依据,防止一些单位层层转嫁责任和搞“责任甩锅”。

二、对症下药守住怎么减的红线

村(社区)的工作职责理清楚了,如何做到让基层干自己该干的工作?罗江区把严控报表台账填报作为基层减负的首要任务,按照“一个口子管

报表”,明确由区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统筹把关区级部门台账、报表下发工作。全面落实“一表三审”制度,对拟下发的台账报表进行严格审核,动真碰硬解决基层反复、多头报表等各类形式主义问题,今年7月以来,全区仅下发报表台账8张。

同时,该区“比选”8个有代表性的村(社区)作为“哨点”单位,通过“哨点”单位每月收集分析“填报表格台账”“开具证明事项”等具体情况,准确掌握基层减负落实情况。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台账报表、工作事项等,该区还定

期召开组织、司法、民政、当事方单位以及村(社区)的“五方会议”,以“三张清单”为依据,从合法性、合规性开展评审,厘清事权关系,进一步整顿基层过多承担行政事务的问题。“现在区上开展基层减负,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随意下发表格给基层增加负担了。”罗江区人社局副局长冯月告诉记者,为切实做到基层减负,区人社局对管理服务对象进行了认真梳理,逐一建立了业务数据库并做到定期更新,“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工作效率,也避免了以往反复要求基层填报数据问题的发生。”

三、轻松上阵拉升减出效的高线

今年以来,罗江区93个村(社区)把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据初步测算,今年全区62个村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的将达到25个以上。“通过基层减负,村(社区)的工作负担得到了减轻,但原来由村(社区)承担的工作却没有因为减负而被减掉。”罗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谭长洪告诉记者,一方面,该区积极引导区级部门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开展工作收集一手信息,使出台的相关政策更加接地气;另一方面,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制定《罗江区乡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方案》,仅今年区财政就拿出500万元资金,将职业农民培育、特殊人群关爱等5大类10项民生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畴,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让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管理,转变政府职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422(38篇)基层减负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49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