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智囊团”系列№436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2年11月 ★“笔苑”微信公众号(ID:biyuan9)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阐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机理、时代特征、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新时代的聚力表达,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崭新的政权在世界东方诞生,亿万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摆脱了以往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地位,各民族人民实现了政治上的完全平等,开启了人民民主的新纪元,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目标,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擎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蓝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蕴含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
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换言之,正是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的人民民主才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既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真实反映,也是我党立党兴党强党之根本所在。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反映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就是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所有主张皆体现人民意志,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成为国家意志,从而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其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地位,能够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我们党只有紧紧团结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聚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磅礴伟力。最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充分表明民主法治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法由民所立,法为民所用,以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概言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的“制胜法宝”,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从人民民主的实践途径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进一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来讲,就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贯穿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的过程,通过使个人摆脱外界关系的束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这正是对我国人民民主实践过程的生动写照。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用一系列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家依法确保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宽渠道、全过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权益是否落实到位关键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的权利。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充分表明我国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台支持和保证人民真实、广泛、有效地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开拓者,是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根本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确保人民民主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才能不断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回首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党也必将依靠人民开创新的伟业,走向新的辉煌。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发展,民主价值和内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是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民主,是人民诉求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民主,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愿望,使人民民主的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特点和优势体现在广度、深度和效度上。这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模式,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
从实施民主的深度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到制度再到践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载体,以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形式,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目标。实践中,中国从“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两个方面,保障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人民内部各
阶层各群体进行充分协商,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使得人民的需求和愿景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进程。
从实施民主的效度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既是民主模式的设计者、民主渠道的开拓者、民主手段的创新者,又是民主过程的实践者、民主权利的享受者、民主成果的受益者;坚持由人民选举,由人民协商,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就保障国家权力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保障人民从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国家治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人民始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
从历史进程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民主矢志奋斗的伟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436(29篇)二十大心得体会素材汇编,含党课素材、专家学者解读文章(七)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50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