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智囊团”系列№451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2年11月 笔苑(原如椽巨笔)“帮帮团”简介 。
市域平安,全国平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19年12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展开,以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
市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包括三类行政区域:副省级市、地级市(州、盟、地区)以及直辖市的区县。
承上启下,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市域对上承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对下指导基层一线工作,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
市域层面有丰富的资源和手段,关键是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把分散的资源聚起来。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研究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协调推进落实。
省委政法委也多次组织召开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交流会,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将试点工作纳入全省平安建设考评体系。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各地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治理成效上相得益彰。
西宁作为省会城市,主动担当,市委主要负责人挂帅指挥,市域办统筹联动55家成员单位,定方案、抓进度、促成效。“党建+网格+警格”融合共治,
3138个综合网格、468个专属网格精简调整,构建“全科型”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为如期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海东市完善平安建设“1+10+X”组织领导体系,将试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强化党对试点工作的全面领导。
省委政法委提前谋划部署了其他六州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让其他六州一同起跑,共同“参赛”。
对标试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纵横”结合、“条块”联动,在州、县、乡三级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发挥平安建设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搭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职责明确的平安建设组织体系。
各地在制定出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方案基础上,还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工作要点、工作指引等相关配套文件和细化方案,并将相关要求纳入本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工作目标。
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是重点任务。
今年7月21日,西宁市城北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揭牌,随后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其他区县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也纷纷挂牌,西宁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县(区)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覆盖。
“多中心”变“一中心”,解决群众身边的糟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解决问题不再多头跑、越级跑、反复跑,“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是践行“将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的全新平台,构建了一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闭环机制。
此外,西宁市还成立了首家市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将人民调解工作和信访矛盾化解紧密结合,形成访调共赢的工作格局。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中心、服务工作站相继落地,更好落实提前介入和“双向保护”措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海西州地广人稀,那里就以市域社会治理“1+5+5”架构内容为主线,探索
实施11个州级试点项目,打造推出流动人口“候鸟式”区域治理和木里矿区综合治理“5+X”协调机制等一批能复制、可推广的市域社会治理亮点。
都兰县盛产枸杞,每年7月至10月,外省多地的采摘工涌入宗加镇,这些流动人口,被形象地称之为“候鸟式”流动人口。
为做好每年“候鸟式”流入的上万名流动人口管理,海西州都兰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申报建设了综治(平安青海建设)基层典型培育项目,建设诺木洪地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季节性集中运行模式,在每年采摘季到来时,将当地政府、农场、园区、民和管委会以及抽调的公安、司法、市场监督、卫生、人社劳动等20多家政府部门力量集合起来,在诺木洪地区完成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事项办理、法律宣传、化解矛盾、疫情防控等综合整治工作。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五治”作用,推进方式革新,增强市域社会治理驱动力。
玉树州虫草资源丰富,但与此同时也要面对因虫草采集带来的治理难题,30个乡镇虫草产出区、60天采挖期、20余万采民,极易产生矛盾纠纷。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以来,玉树州一改“人海作战”“各自为政”工作方法,探索“把管理交给群众、把价格交给市场、把服务交给政府”。
自治强活力,与改革前相比,玉树州全州用于虫草采挖管理工作的经费下降58%,干部力量投入减少42%,连续7年保持了“6个零发生”。
在疫情防控大考中,西宁市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坚持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引导广大群众和各类自治组织自觉承担疫情防控责任,以快治快、专群结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细化,“五治”中的“智治”不可或缺。
一块大屏,掌握全城。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基础,西宁市不断拓展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战功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与“12345”民生服务热线联动互通,实现“服务事项一屏发布、服务诉求一键推送、服务保障一贯到底”。
今年7月28日,海东市“海东社会治理”APP上线运行,开启“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广大群众直接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建设水平。
海西州也在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事通办”,目前,海西州本级进驻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已经达到92.4%,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1.2%。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平安,改革发展基石,民生福祉所系。
2017年以来,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平安是基本民生”的理念,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5年来,站在更高的起点,平安宁夏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行进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宁夏”的康庄大道上。宁夏致力于打造一个根基更深、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平安宁夏,公众安全感连续12年保持在90%以上。
“宋主任,你来评评理,我们总不能一分钱不赚白干活吧。”前不久,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的17位农民工来到镇罗镇乡村治理中心找到宋敬超,七嘴八舌地诉说着甲方岳某某如何承包镇北村土地雇佣当地工人,如何卷款逃跑致使工人工资无法发放,一时间火药味浓烈。
宋敬超很快召集甲方在当地的合伙人刘某,还邀请了派出所民警和“金牌”人民调解员前来调解。虽然刘某也是受害者,但在多方劝说明理后,他表示愿意承担17名工人的10万余元工资,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现场达成和解。
作为镇罗镇乡村治理中心负责人,宋敬超说:“过去咱们评家长里短打的是‘乡情牌’,基层工作用4个字形容就是‘单打独斗’,解决问题方式显得单一、乏力。如今治理中心的设立,不但综合了各个部门职能,一声招呼就能聚合到一起息诉解纷,而且汇聚了人心,‘乡情’与‘法理’双管齐下。”
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为民初心始终如一,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宁夏建设进程不断提速。近年来,宁夏相继出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夏的实施意见、考核奖惩实施办法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全面落实基层治理“1+6”政策文件,创新“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运行体系,全区240个乡镇(街道)配齐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进基层党政班子实现全
覆盖,建成乡镇综治中心239个、“塞上枫桥”人民法庭34个、社区(村)警务室2388个、标准化司法所128个、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221个,配备网格员31620名,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的经验被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建成宁夏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联通“雪亮工程”共享平台,实现近5万路监控视频图像实时调取,通过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数占刑事案件总数的80%。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推进,银川市民族宗教领域涉稳风险防控机制在中央政法委创新交流会上交流经验,石嘴山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吴忠市“志愿之城”创建经验被中央政法委专刊推广,固原市社会治理积分制模式在全国推广,中卫市“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矛盾纠纷治理模式入选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优秀案例。
截至目前,宁夏已建成各类调解组织3868个,人民调解“四张网”(城市、农村、内部单位、行业)经验做法被司法部推广。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5年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39万件,化解成功率年均保持在97%以上。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更有效地打击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感,是深化平安宁夏建设的重点。
有黑必扫,除恶务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2021年度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中,宁夏扫黑除恶斗争成效群众满意度为97.37%,位居全国第三。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的最好注解。这得益于对黑恶势力的高压严打、依法严惩,形成打击黑恶势力的压倒性态势。“在扫黑除恶这场持久战中,我们必须要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不断强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依法‘亮剑’,从源头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坚决打赢扫黑除恶这场硬仗。”自治区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说。
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在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中,宁夏累计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33个,破获刑事案件2575起,抓获犯罪嫌疑
人2283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约51亿元,打掉的涉黑组织是前10年总和的1.62倍,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574件,处理120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91人,移送司法机关58人。
今年2月19日15时许,灵武市公安局马家滩派出所民警接到苏某报警称:2月18日12时许,其在吴忠市利通区一小区附近将一部苹果手机丢失,价值3000余元,而且手机上存有重要文件。其通过手机定位,发现手机在马家滩派出所辖区出现过,需要民警帮助。马家滩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对报警人提供的线索进行详细记录和梳理,并调取了相关区域监控查找线索。当晚21时许,经过民警6个小时的走访调查,最终找到了捡到苏某手机的辖区群众,将手机返还给了苏某。
近年来,宁夏始终保持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2021年全区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较2017年下降41.41%。278起现发命案实现全破,命案立案数较2017年下降35.57%,“两抢”案件破案率提升至100%。牵头组建重点人员数据信息排查、社会动态分析研判管控、境外疫情防控“三个专班”,统筹政法干警、综治干部、网格员等2万余人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圆满完成沙特包机入境银川隔观疏散任务。部署开展反诈人民战争,5年累计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0887起,破案率提升20%。严打经济犯罪,侦破各类经济案件1914起,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亿元,成功办结“7
东”等重大案件,枪爆物品连续5年“不打响”“不炸响”。
“公共安全是每个公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涉及公众生命、健康、财产等方面的安全,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民生。”西吉县公安局治安出入境管理大队负责人王志强说,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能力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护校安园”在行动,撑起校园“平安伞”。近年来,宁夏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在“社区警务”战略中创新构建“学区警务”模式,将警务实战化向校园延伸,全力确保宁夏3400多所学校、160多万师生的安全。
宁夏公安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建设成果和社会面智能安防设施资源,积极构筑校园安全“三道防线”,实现对校园安全风险智能感知、主动预警、即时响应、快速处置。同时,公安机关重点对校园周边视频监控和智能感知前端设备进行“补盲提质”,全面落实“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制度,充分用好“一社区一民警两辅警”“一村一辅警”。宁夏25个县级公安机关均制定了“护学岗”建设实施方案,确保重点时段校园及周边治安稳定。
“当前,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平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扩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对标“十四五”规划,对标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我们将努力建设统筹层次更高、安全稳定局面更加巩固、治理效能更强、人民更满意的平安宁夏。
平安宁夏建设历经岁月洗礼,一步一个脚印,铿锵有力,正洋溢勃勃生机,越来越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度人民群众对云南法治建设综合满意率达97.6%,对政法队伍执法满意率达95.92%,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86%不断攀升的数据,折射出平安云南建设的丰硕成果,获得人民群众的点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平安云南建设置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平安云南建设机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10年来,云南在推进平安建设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风向标,精准把脉群众所需所求,扬优势、补短板,用绣花功夫织密“平安网”、绘就“平安图”。
全省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扎实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打掉涉黑组织166个,涉恶犯罪集团296个、团伙50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7万人,缉拿目标逃犯207人,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39万起,破获多年未能侦破的积案5000余起,依法严厉查处了孙小果案、乔氏家族案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案件。
强力推进“打伞破网”,全省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402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89人,移送司法机关668人。推动扫黑除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共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125个,全面排查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组干部,打掉农村地区黑恶团伙314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全省打掉涉黑组织7个、涉恶犯罪集团和团伙67个,刑拘犯罪嫌疑人1276人。
全省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涉枪涉爆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从2012年的30万余起降至2021年的24万余起,命案发案数年均降幅达13.7%,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全国率先实现发案数和
损失数同比下降、破案数和抓获数同比上升的“两降两升”目标。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和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为国守边政治责任,全力打造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
全省坚持体系推进、突出科技强边、深化军民合作,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责任,实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全面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设施建设,健全边境联防体制机制,选配联防员入驻边境联防所,基本建成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
聚焦打击偷越国(边)境、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三大战役”,全省常态化部署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非法出入境和走私、贩毒、越境赌博等违法犯罪发案数大幅下降,有力维护了边境安全稳定。
全省边境地区不断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推进辖区派出所、警务室、边境联防所一体化运作,全面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五户联防”“十户联保”等邻里守望模式,创建60个强边固防示范村,边境地区干部群众守边护边意识不断增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451(29篇)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社会治理工作总结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52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