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2023-08-21 18:31:23 337

文章导读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建立“五事共治”机制,将协商议事“小工具”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有效破解矛盾纠纷发现不了、化解不及时、工作。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建立“五事共治”机制,将协商议事“小工具”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有效破解矛盾纠纷发现不了、化解不及时、工作落实慢等治理顽痼疾,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走出一条“基层自治+民主协商”融合之路。

一、建立全覆盖摸排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矛盾纠纷发现不了的困境

一是标准化收集问题。建立“五事共治”事项登记制度,在各村各单位设立“五事”诉求登记窗口,专门收集群众反映的“五事”,编制“五事”登记簿,内容包括登记人、登记时间、诉求事项以及领办人及领办时间,为“五事”办理情况追踪溯源提供依据。

二是网格化摸排问题。按照“完整覆盖、居住相邻、范围适宜、便于管理”原则划分网格,建立“结联十”(每个网格选聘1名党建组织员覆盖10户左右农户)制度,定期全覆盖摸排收集网格内群众“五事”。同时,创新探索“网络+网格”服务模式,通过“乡呼县应”平台和政务微信群实现网格全天候不间断网络服务。在网格实地走访过程中,根据群众“五事”内容重点了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疫苗接种宣传、退役军人登记、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摸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群众想法,听取群众建议,畅通沟通服务渠道,实现意见建议全方位收集,政策服务无缝隙传达。

三是常态化查访问题。建立干群连心制度,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在职在编干部至少联系5户以上的脱贫户、监测户、困难户等重点对象,每月至少开展1次以上走访联系,及时收集联系户的“五事”。全市各乡镇(街道)通过明确分工、包挂到户的形式全面推进“户户进、人人访”工作,切实做到因人而异访、因地制宜访,通过差异化走访,倾听不同群体的呼声,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2021年以来,全市共收集群众反映的“五事”诉求2800余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153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