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唐良智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n。
唐良智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8月
目 录
1999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33.在新洲调研时的讲话 | 139 | |
34.在“城管革命”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 146 | |
35.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坚持严格依法行政 | 奋力开创武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 |
新局面 | 149 | |
36.审批减下去 责任加上来 | 151 | |
2012年 | ||
37.政府工作报告 | 152 | |
38.第22个全国土地日纪念活动仪式上的致辞 | 174 |
2013年
弘扬“拓荒牛”精神 勇当中国光谷建设先锋 243
2014年
活动的讲话:奏响青桐三部曲 青春圆梦会有时 269
下放处置 权扩大收益权 探索所有权 288
2015年
抢抓机遇 高位求进 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投资促进工作新突破 320
以更严标准更实作风 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322
会上的致辞 343
2016年
勇担使命 奋力前行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370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382
更好发挥地方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391
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证 398
稳中求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经济基础 404
415
2017年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动成都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431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接受专访:发展才有更丰厚的税收回报
(1999年)
七月底,记者来到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就开发区近年飞速发展,特别是发展与税收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区管委会副主任唐良智。
今年39岁的唐良智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华工本科硕士毕业,曾在邮科院从事科研工作,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时,经公开招聘进入管委会,历任科长、“创业中心”主任、东湖高新技术集团总经理,1998年任现职迄今,分管开发区发展研究、体制改革、企业管理、证券市场、工财税银等工作。他正在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指导下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说起开发区的发展与税收, 他如数家珍,侃侃道来。
“东湖开发区已成为武汉经济、税源的增长点”
谈锋很健的唐良智副主任介绍说:十多年来,东湖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税收同步增长。追溯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8至1991年为起步建设阶段。1988年,在国家科委的精心指导下,省市政府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有利机遇,作出在东湖建设我国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决策,发挥这里智力资源丰富优势,依托东湖地区中北路、关山工业区的基础,结合这里人文、自然环境相融的环境特点,勾划建设24平方公里东湖高新技术区的蓝图。同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并于12月5日正式挂牌。东湖开发区在起步时,没有大搞圈地运动, 而是依托城区,靠盘活知识和资产滚动发展,首创了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创业中心——武汉创业中心,成功地孵化了三特、楚天、风谷等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这一阶段,汉理、波谱、科声、高理等院校办的高科技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长飞、电信器件等合资的高科技企业开始启动。
1991至1996年为快速增长阶段。以1991年国务院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一系列促进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随之出台。特别是省市人大制定了《武汉东湖开发区条刚》,从法律上确立了东湖开发区的地位。这一阶段,关东、关南工业园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武邮科院、长飞、红桃K、日电等大企业快速发展。税务、财政、工商、社会保险、金融等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20%左右。
1996年至今为规模发展阶段。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一批高科技企业逐步走向成熟,由现代通信、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软件、激光等主导产业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在40%以上。东湖开发区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十多年来,开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从1989年到1998年, 累计实现科工贸收入412.9亿元,完成产值348亿元,创利税85.3亿元(税收为23亿元)。其中1998年实现科工贸收入130亿元,工业产值106亿元,创利税23 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46倍、35倍、83倍。
唐良智归纳说:东湖开发区能有今天的辉煌,就是始终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竭力营造发展环境、着力培植财源、增强税源后劲。高科技企业及产业的发展,不仅成为东湖开发区的支柱税源,使经济总量增长实现了飞跃,而且给企业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产业档次的提升,成为武汉新的经济和税源增长点。
“‘做尊重纳税人,保护创业者’是我们的宗旨和行为准则”
开发区“尊重纳税人”的观念非常明确。唐良智介绍说,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创业者,尊益纳税人,心系企业,一直是开发区管委会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首先考虑如何让企业发展起来,这是最大目标。在开发区,我们倡导一切为企业着想,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努力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 也努力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努力将开发区建成园林式的科技园区和高尚的生活社区。为此,我们常常向员工灌输,企业的存在是开发区存在的经济基础, 如果没有企业的发展,机关公务员也得下岗,强调把企业发展放在首位。我们管理企业也是帮其发展,因此要求服务工作一定要到位。为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管委会采用集中办公形式,企业在同一栋大楼内即可办完工商、税务、社会保险、技术监督、劳动人事及技术贸易许可证等手续。我们还要求管理入员要帮助企业罐法守法,告诉企业哪些政策可享受,该享受的政策要享受足。应该说他们的服务意识是很强,服务工作是到位的。开发区许多企业的法人代表是大学教师、科技人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他们普遍认为,管委会衙门气息少,办事方便。
唐良智认为,从企业讲,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依法该交则交。从政府讲,尊重纳税人并为他们服好务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开发区管
委会从成立之初,就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运行,对企业“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破产,我同情;你违法,我追究”,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管理。他说,你们在管委会楼下大厅可以看到这样两句话:“尊重纳税人,保护创业者”,这是我们管委会全心全意服务纳税入、保护创业者的宗旨和准则。关于尊重纳税人问题,从企业来讲,到开发区,客观上讲是来创造税收、解决就业和回报社会的。就像到商店买东西一样,税务人员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热倩接待做好服务外,尤其要做好税收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企业不懂税法,就谈不上依法正确纳税,因此要认真细心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未依法进行申报纳;税务机关依法处罚,如罚款是对的,但不能把由于个别税务人员因自身宣传、辅导工作不到位造成的过错强加给纳税人。总之,税务部门首先要通过服务、宣传,让企业明白税法, 使其自觉遵守税法,同时要积极上门为企业服务,能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一定要尽力帮助,决不能含糊。这些,我们开发区的税务机关应该说是做得非常好, 也是深得纳税人肯定的。从纳税入方面讲,我们开发区企业大都是偏商经营, 高素质经营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十分注意“面皮”,纳税观念总的是好的,不愿意带偷税的帽子,该交的税及时缴纳,这个特点是很明显的。
“东湖开发区发展必定会带来更丰厚的税收回报”
唐良智充满激情的说:开发区经济发展,成果必然体现在税收上。对税收的增长,他列出了一组数据:1989年,全区企业上交税金仅440万元,1995年就达1.14亿元,去年又攀升到8.1亿元,10年累计上交国家税收达23亿元。今年元至8月势头更加喜人。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唐良智认为虽然东湖开发区历经十余载,走出了一条较成功的道路,但也深感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在环境、体制、管理、机制、组织上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优势。东湖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将以建设一流的科技城为奋斗目标,至2000年将开发建成为集产、学、研、商、乐、居多功能为一体,形成各门类、各学科高新技术企业群和拥有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的新兴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200家,总收入260亿元,其中通信产业发展到100亿元。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等必定会有更新变化,东湖开发区发展必然会有更丰厚的税收回报。
对开发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唐良智颇有见地。他说,税收优政策实际上是政府的隐性投资。用十年国家对东湖开发区的政策主要在培植财源,涵养
税源,放水养鱼上。这方面,国家给予了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起到了很重要、很明显的作用。今后东湖开发区发展,开发区管委会仅靠财政返回资金远远不够。从开发区管委会来讲,扶植企业发展不再主要靠税收优意政策,而应主要依靠市场体系、投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企业方面讲,投资体系建立后, 企业也应从过去主妥依赖税收减免到主要依靠投资体系。我们现在正在全国率先搞的风险投资基金,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使知识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三者有机结合,让知识原体得到极大创造,这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最大源泉,也是我们目前要做的核心事情。总之,只有企业成长、壮大了, 产业发展了,才会带来我们开发区税收更加迷人的收获季节。
燃烧创业激情 推进“二次创业”
(2003年)
东湖高新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环保能源、高科技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武汉·中国光谷”已初步向世界展示其风采。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谋求东湖高新区的“充分发展和持续创新”,实现“第二次创业”,是摆在我们高新区人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和新使命。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
从筹建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始,我们致力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探索出了一条孵化企业的路子,掌握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规律,创立并推出了“武汉中国光谷”品牌;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大批企业和名牌产品快速成长;投身于高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的队伍和现代企业家队伍初具规模。东湖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实力大增。按国际通行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每平方公里产出30亿元,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数量级,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不充分的地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很丸解决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是“二次创业”的重要任务,也是目前东湖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东湖高新区”二次创业”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亦面临有挑战与压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们面临着的挑战:一是中国加入WTO后,政策的普惠性使高新区与其他地区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二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4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势头迅猛,周边城区发展势头强劲,给我们很大的竞争压力;三是“二次创业“要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解决,比如,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特色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的关系、解决好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防止体制上复归等。解决这些深层次又关系全局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更具挑战性。
二、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四大能力
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东湖高新区的发展耍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集成高新技术企业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超常规发展。为此,我们要认真结合东湖高新区的现实情况,着力培育四大能力,穷实发展的基础。
三、燃烧创业激情,推进“二次创业”
东湖高新区的优势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摆在我们面前,关键看我们怎么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把创业激情燃烧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具体工作:
方面要推进企业上市。每年力争培育2-3家上市公司,同时加快企业境外上市步伐。资本跨国必然会促进市场跨国、产业跨国,进而促进跨国公司在光谷诞生。
1200多家。要在做大做强企业上做文章,支持长飞、邮科院、凯迪、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红桃K、精伦电子、蓝星电脑、凡谷电子等企业继续壮大规模;在手机产业上集中力量扶持武汉NEC、多普达、小灵通NEO等企业的发展;促进数字电视、激光和光存储企业群集成。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3版)“金钥匙”系列№75(98篇)唐良智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189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