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3-08-25 16:50:49 352

文章导读

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同志们: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需。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同志们: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好塞罕坝精神,这既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发出的伟大号召。下面,借此机会,我以《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为同志们作一堂党课报告。

一、塞罕坝精神的孕育形成

塞罕坝精神是三代塞罕坝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接续艰苦奋斗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塞罕坝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组合,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清朝康熙皇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塞罕坝是围场的中心地带,清朝鼎盛时期几乎每年秋季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木兰秋狝”仪式。得益于“皇家围场”的威名,塞罕坝地区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从清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塞罕坝的森林植被随之开始遭到破坏。到了清朝后期因国力衰退,民不聊生,无序的开荒垦殖,加之连年的山火等灾害,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原始森林不复存在,到处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为首都建设绿色屏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6%,造林治沙、改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20世纪60年代初,北部沙漠大举南侵,其中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恰好位于能够挡住沙子的特殊地理位置上。有专家形象地指出:“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就相当于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子。”当时北京地区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注,特授命林业部在北京上游风口地区开展防风治沙、建设绿色屏障的工程。经过反复论证,1962年2月,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国营机械林场,为首都沙源、为京津涵水源。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勇担使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205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