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意蕴

2023-09-14 15:40:09 340

文章导读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意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辉煌成就及历史经验加以总结,强调“四个意识”,明确“四个自信”,站在历史方位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意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辉煌成就及历史经验加以总结,强调“四个意识”,明确“四个自信”,站在历史方位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胸怀天下”是基于百余年奋斗征程所提炼的宝贵经验之一,可以从“胸怀人民”的理论意蕴、“胸怀中华民族”的现实意蕴、“胸怀世界”的价值意蕴三个角度对其展开整体性解读剖析。

一、坚持胸怀天下的“胸怀人民”理论意蕴

1.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站在青年择业态度角度展开思考,他于1835年撰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并在文章中指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剖析此文不难发现,17岁的马克思在思想方面仍受时代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秉承“神的召唤”这一思维范式。但马克思围绕青年择业展开思考时,其视角已转为“时代”,且具备一定的视野高度。马克思在此文的结尾处表明,若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能够为人类谋福祉,那么人们职业工作所表现出的价值则会默默传承并永恒发挥作用,即使因死亡而化为骨灰,高尚的人们将会为其洒下热泪。马克思对高尚职业进行歌颂与赞美,高尚的职业所造就的价值造福千万人民,高尚的事业则会悄无声息地长久存在。马克思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放全人类”作为终身崇高理想,由此彰显了马克思的高尚人格及坚定信仰。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胸怀天下所坚持的崇高信仰源自人民。

2.坚持人民主体理念。以民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始终坚持的本质理念及根本立场。“胸怀天下”是站在全人类社会角度提出的思想,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的落脚点,“胸怀天下”的基础是“胸怀人民”,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才会突破以往的政治压迫而进入“人民当家做主”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民主专政,与人民群众共同推进“三大改造”,迈出了人民解放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将发展重点转移至人民群众的精神及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上,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同时,带领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新时代,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胸怀天下”理念指导下,我国实现了全面发展,各产业飞跃发展的同时,人民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意蕴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441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