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无我之境”

2023-09-21 10:54:11 336

文章导读

公文写作的“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文学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的超然物外的境界。  公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受命性、被动性、代言性,。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公文写作的“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文学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的超然物外的境界。 

公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受命性、被动性、代言性,要求作者必须隐藏自我、超越本我、主动无我,在“无我之境”中探寻写作规律、汲取智慧力量、提升人生境界。 

以“无我”之心取材,主动吸取一切信息 

写文章的能力,其实是素材收集、提炼、组织的能力。写公文之前,一般要查找上级相关政策精神,收集领导讲话、新闻报道、会议纪要、政策文件,深入基层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学习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和举措。 

既要记录赞成意见,也要倾听反对意见;既要了解现实现状,又要挖掘历史资料;既要掌握本地资料,又要学习外地做法;既要记录生动事例,又要阅读理论文章…… 

总之,要围绕写作主题,打破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局限,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吸收一切有用信息。然后精心整理,归纳提炼,形成素材库。  

收集素材务在充裕、全面。公文讲究虚实结合,发展趋势、客观规律、家国情怀这些内容是抽象的,肉眼不可见,只能通过大量实实在在的事物得出。 

素材库积累得充分,写作时才有可能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完善时才能够权衡损益、删繁就简。 

采集素材要兼容并蓄,首先要进入“无我”的状态,去除好恶之心、偏执之心、得失之心,以宽广视野审视万物,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 

如果戴着“有色眼镜”,守着自己的“小山头”,取材时就一定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以此形成的文章难免偏颇片面,有失公允。  

以“无我”之意观感,全面融入应用情境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文写作的“无我之境”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511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