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材料: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

2023-11-16 17:02:12 353

文章导读

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材料: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 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巨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重大政治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材料: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

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巨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重大政治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腐败问题和反腐败斗争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但目前反腐败斗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影响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如何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值得探讨。

一、反腐败斗争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功能

反腐败斗争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腐败斗争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与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满意度、认同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诸多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总体满意度和认同感大幅度提升。这种满意度和认同感的提升有着复杂的运行过程和作用机制。就过程而言,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理业绩,这种业绩突破政府内部边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使得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正在厉行反腐败,反腐败成为共识和常识。从机制来看,反腐败斗争通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净化政治生态等作用机制,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二是反腐败斗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导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导致人民在“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在深刻揭示腐败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时,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能够“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却被腐败纠缠,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甚至动摇了极小一部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材料: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914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