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2024-07-16 11:00:31 340

文章导读

【写材料用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例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回望历史,未来也在回望我们。今日的奋斗与创造终究会成为历史,而书写历史的笔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写材料用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例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回望历史,未来也在回望我们。今日的奋斗与创造终究会成为历史,而书写历史的笔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中国纪检监察报《史者 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典故】出自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释义】意思是,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赏析】古人讲,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体现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除了既定的史实之外,还有历史感的悠久。中国人历来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春秋时期,晚年孔子最用心的事业之一,就是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当时孔子已经七十多岁,由于编写得非常用心,即使像子游、子夏这些门下弟子中的佼佼者也提不出一点意见。《春秋》对遣词造句非常讲究,看似简单的历史叙述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治国之道,可谓一字一句背后隐含着微言大义。注重学习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对司马迁及其所著《史记》的学习。凭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古典传统的深厚学养,毛泽东在吸收、升华司马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为人民服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把它作为生死抉择的准绳、事业奋斗的最终目的,直到今天,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党史中坚定信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性教育、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历史思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国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材料用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30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