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例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章的简洁,背后是思想的高度凝练。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知之不深时,往往需要堆砌言辞来描述;当真正洞察。
【写材料用典】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例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章的简洁,背后是思想的高度凝练。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知之不深时,往往需要堆砌言辞来描述;当真正洞察规律时,只需三言两语就说得明白。“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下笔如神,必先读书万卷;眼阔如海,遂得笔重万千。(解放军报《“简为文章尽境”》)
【典故】出自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熔裁》,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
【释义】意思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疏;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赏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写文章是总结的过程,堪作苦事;改文章是再加工的过程,堪作难事。那些“一吟双泪流”的大作,正是“两句三年得”的反复咀嚼修改的结果。比如人们熟知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便是他屡次“自以为非”,经多次删改才定下来的。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反对党八股》的精彩讲演,对党八股的种种表现一一列举、痛加贬斥,并将冗长空洞的文章比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强调要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风趣幽默的话语,引起听众的阵阵笑声。这篇经典文稿,成为讨伐党八股的战斗檄文、倡导新文风的有力动员。毛泽东之所以对党八股的不良文风大张挞伐,是因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不正,对党的事业危害甚大。“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为给全党做好表率,毛泽东身体力行,倡导良好文风。脍炙人口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老三篇”,每篇只有一两千字,但字字珠玑,思想深邃,意味悠长,成为传世经典,教育了几代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改进文风,写短文、讲短话、讲管用的话。
【用法】主要适用于机关建设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改进文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