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2024-12-09 15:26:46 348

文章导读

【写材料用典】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例文】“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离不开一批批敢作敢为、善作善为。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写材料用典】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例文】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离不开一批批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崇尚实干 勇于担当》)

【典故】出自战罢墨子《墨子·尚贤上》,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释义】意思是,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能之士多,则国家就治理得好;贤能之士少,则国家治理得差。

【赏析】古人讲,尚贤者,政之本也。国家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成败,往往与是否真正尊重人才相关。秦国君主爱贤惜才、久久为功,各国士人纷纷归附,依靠这些人的良谋善策,秦成为天下最为富裕和强大的国家;齐桓公不计前嫌用人才,齐国成为鱼盐便利,兵强国盛的春秋五霸之首;周公对人才不敢有丝毫怠慢,从而有了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之说。大量的历史事实一再重复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越是最好的时代,越意味着最艰难的人才争夺战。中国共产党吸收我国古代吏治文化中的精华思想,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等一大批旅居海外的优秀科学家,怀着赤诚爱国之心,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国防等事业发展建立了历史功勋。这启示我们,越是善待人才、支持人才,越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焕发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公道对待人才、公平评价人才、公正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为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用法】主要适用于人才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重视人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材料用典】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582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