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

2024-12-09 15:29:08 347

文章导读

【写材料用典】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 【例文】“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隋朝大儒王通,曾作《止学》,以告诫世人凡事要懂得知足、知止。可见,面对欲望,我国古人有着强烈的警戒意识,止足之戒也早。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写材料用典】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

【例文】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隋朝大儒王通,曾作《止学》,以告诫世人凡事要懂得知足、知止。可见,面对欲望,我国古人有着强烈的警戒意识,止足之戒也早已成为一种独特而可贵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不断修身养性,在为人处世中规范言行。(中国纪检监察报《止足之戒》)

【典故】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隽疏于薛等传赞》,隽不疑学以从政,临事不惑,遂立名迹,终始可述。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亦其次也。

【释义】意思是,遇事知道知止知足,不贪得无厌,以此免除功名利禄、成败兴衰的牵扯。

【赏析】《道德经》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名誉与生命,那一个更亲切?生命与财产,哪一个更贵重?获得名利与失去生命,哪一个更有害?因此,过分吝惜必定招致更多的破费,丰厚的贮藏就会招致惨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糟受屈辱;知道适而可止,就不会遇到险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礼记·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德经》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墨子讲: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柳宗元说: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先哲们这些思想如出一辙,无不表达了知止对于为人处世的重要性。的确,人生旅途上知止,往往是规避各种风险、把握安全节奏的刹车板,也是防止意外冲击、加强自我保护的保险杠。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三个务必,自觉把权力纳入制度的笼子,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管得住非分之想,守得住道德防线、廉洁底线和法纪红线,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用法】主要适用于政德修养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知足知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淡泊名利,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材料用典】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584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