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024-12-16 14:54:18 347

文章导读

【写材料用典】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例文】浮云之喻,体现了孔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这样的理念,在《论语》各章节多次可见。如《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写材料用典】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例文】浮云之喻,体现了孔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这样的理念,在《论语》各章节多次可见。如《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人人都希望得到富足安逸,不愿过贫穷困顿的生活,但追求富贵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否则,君子便宁守清贫。(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典故】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释义】意思是,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

【赏析】古人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的追求,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蕴含着克己奉公、惩恶扬善等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战国时期,屈原呼吁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唐代诗人陈子昂将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奉为座右铭。明朝于谦诗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王永吉主张: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和诗辞华章,表达了古圣先贤对公与私、正与邪等重大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态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作为永恒课题,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形成了清正廉洁的价值观。百余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仅在工作和学习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坚持从生活小事小节中加强修养、完善自己,甘过简朴生活,不取不义之财,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样子,塑造了一个政党的气质。新时代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把守住生活关作为拒腐防变的重要课题,自觉在生活作风、生活情趣上讲操守、重品行,从生活细微处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教育培训类讲话,侧重强调树立正确价值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使命,保持政治本色。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材料用典】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74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