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小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2023-04-25 17:13:11 141

文章导读

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小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目 录 1.前言:奋进守初心谋篇布新局 1 2.刘洪:第一组交流发言 2 3.孔繁斌:第二。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小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1.前言:奋进守初心谋篇布新局1

2.刘洪:第一组交流发言2

3.孔繁斌:第二交流发言4

4.卞建波:第三组交流发言6

5.潘益农:第四组交流发言8

6.徐骏:第五组流发言10

7.唐少秋:第六组交流13

8.周济林:第七组交流15

9.黄力:第八组流发言17

10.秦猛:第九组交流发言20

 

奋进守初心谋篇布新局

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小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南京大学网站,2019年9月2日)

 

编者按:

2019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 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举行大会交流,刘洪、孔繁斌、卞建波、潘益农、徐骏、唐少秋、周济林、黄力、秦猛等代表9个小组作交流汇报。现将交流发言刊发如下。

 

第一组交流发言

刘洪(第一组会议召集人:刘洪、陈伟;记录人:刘颖)

 

胡书记,吕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受第一组代表委托,向大家汇报我们组的讨论情况。

本组到会并参与讨论发言的代表共37位,其中包括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同志,党委委员刘源、杭祝洪、臧文成同志,16位机关部处中层干部,10位文科院系党委书记和9位理工科院系党委书记。大家重点围绕胡金波书记作的新学期党委工作讲话、吕建校长作的新学期行政工作讲话,结合邢定钰院士、范从来教授、胡阿祥教授所作专题辅导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学习心得和体会,结合本职工作谈了落实工作的思路和打算,并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同志们一致表示,学校在新学期伊始就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很有必要,参加会议学习也很有收获。胡书记所作的“出神入化‘志不改’、出类拔萃‘道不变’”的讲话,为大家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吕校长所作的行政工作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南大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改革举措。两位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所总结的上半年工作成绩让大家信心倍增、精神振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为各部门、各院系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各部门和院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三位教授的专题辅导报告也非常精彩,让大家对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文理工医协调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讨论中,大家围绕如何落实学校“总要求”、“总思路”的具体举措,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例如,围绕贯彻落实“第一资源建设年”的要求,探讨了如何增加南大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人文关怀,更好地吸引一流人才,如何建设青年人才队伍,并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何用好存量和增量资源,让每一个努力的人有收获、有希望;围绕全面实施“熔炉工程”的要求,探讨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南大学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围绕学科建设与跨越式发展的命题,探讨了如何学习和吸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重视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博物馆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综合管理水平;围绕科研模式改革创新的命题,探讨了跨学科平台的搭建、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资

 

源的整合与利用;围绕校院协同工作,探讨了加强各部处、院系协同工作的长效机制。

最后,大家也纷纷表态,认为新学期工作会议的落幕不是句号,而是破折号,每个机关部处和院系对会议精神的落实都责无旁贷,要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尤其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院系党委换届工作、党代表及新一届两委委员候选人提名工作,建设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各部门、各院系将抖擞精神、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出“厚植底气”、“昂扬锐气”、“浩 然正气”的气场,围绕“九个第一”,向着“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以优异成绩和饱满的热情与干劲向祖国70周年国庆献礼!

 

第二组交流发言

孔繁斌(第二组会议召集人:秦厚荣、孔繁斌;记录人:骆威)

 

胡书记、吕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第二组向大家做交流汇报。参加第二组讨论的有部分院系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同志也全程参加小组讨论,并不时点评或回应。大家在讨论中高度评价了胡金波书记和吕建校长的新学期工作报告,认为两个报告进一步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细化了蓝图,凝聚了

“志不改、道不变”的大格局,是开创南京大学新时期战略发展的宣言书、动员令、作战图,全体教职工深受鼓舞。第二组根据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点共性建议:

一、优化学校、院系联动机制建设

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通过设计优化良好的联动机制,更好地发挥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规范性制度的建设,加强制度改革,促进院系发展。特别是关于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和重大基础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应充分吸收院系的意见,拿出顶层设计。此外,对于“擎天计划”“跨越计划”“腾飞计划”“毓秀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以及“熔炉工程”“五育并举”等学生培养计划,希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机制,指导相关院系推进落实。

二、加强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改革

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机制上解决“跳槽教授”的问题,通过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合同约束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建议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升高水平人才待遇,要注重文化挖掘,通过人文关怀提升教职工的忠诚度,如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南京大学附属小学、中学等,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关于教师职称评定,院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规模以及学校对于各院系和学科的编制配置。此外,对于职称评定的标准,应考虑不同学科的特色,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三、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和培养机制改革

部分院系的老师反映,目前的本科大类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评奖评优、专业分流等方面,学生入学后普遍缺乏归属感。建议学校参考学习浙大等高校的大类分流模式,在入学第一个

 

学期内就进行专业分流。此外,部分老师认为当前学生的选课方式与大类培养的目标导向存在矛盾,建议在当前本科大类招生及培养方式的基础上,不仅要强调通识培养,同时也应当加强以学科专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四、提升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

部分院系老师认为,学校当前非常重视本科教学体制改革,但应对研究生培养也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各类评奖评优的工作中也应对研究生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表彰,使教师愿意在研究生培养上下功夫,从而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参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此外,关于院系的专业硕士培养,研究生院应加强专业硕士培养的顶层设计,包括在招生数量、培养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给与院系更多的指导。

五、加快推进苏州校区的建设和转型升级

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了南大苏州校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包括校区的规划设计,办学定位及转型升级配套措施。部分老师表示,金陵学院面临三年后搬迁至苏州和办学转型的巨大压力,需要对接苏州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考虑办学的学科增长点和特色专业及应用学科的发展,做好金陵学院的升级转型,同时进一步明晰苏州校区的建设方案,早日落实为具体的

“施工图”。

六、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

部分老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建立人文学术研究考核指标,提升人文学科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水平;建议增加海外留学生的招生数量,设置专门面向留学生的专业,加强留学生培养在国际化办学指标中的份量;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服务,包括教室、教具、校车、食堂等,建立两校区视频会议系统,提升教学设备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应统一标准,对外宣传标识统一使用简体字;积极参加地方政府改革试点项目,加强异地校区建设,与校友经济有机联系起来,为分校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组交流发言

卞建波(第三组会议召集人:卞建波、张晓东;记录人:王俊)

 

胡书记、吕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谨代表第三组向大会做汇报。本组实际到会44人,人员构成为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办、宣传部、发展、校友、工会部门的同志。薛海林副书记、王明生部长、王靖华部长参加了交流讨论。本组所有参会人员都进行了长短发言,发言率100%。

本组讨论主要聚焦“熔炉工程”建设年及其支撑保障条件展开。

一是关于参会的体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9篇)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小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6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