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目录 1.中共灵石县委: 放权赋能统筹资源大力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1 2.中共蒲县县委: 强化县级统筹构建四项机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
目 录 1.中共灵石县委: 放权赋能统筹资源大力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1 2.中共蒲县县委: 强化县级统筹构建四项机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3 3.中共长治市潞州区委: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提质增效……………………………………5 4.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道党工委: 抓实城市小区党建提升网格治理效能…………………………………………7 5.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冀周村党支部: 动真碰硬“清化收”扩大公开强监管…………………………………………9 努力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山西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材料汇编 (山西日报,2022年9月26日) 放权赋能统筹资源大力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中共灵石县委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灵石县坚决扛起试点县责 任,扎实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锐意改革,大胆实践,取得积极成 效。 反复研判论证,依法精准放权。坚持把解决乡镇执法权责不清晰、职权不 对等作为改革的关键,专项行动一开始,就专题研究,确定下放事项。第一步 乡镇议,县直有关部门全面梳理各类执法事项1900余项,交乡镇研究讨论,由 乡镇选出453项基层易发多发的、 使用频率较高的执法事项上报。 第二步部门核,县直部门对乡镇筛选上报的执法事项,从人员力量、专业能力 、执法难度3个维度逐一审核,初拟304项下放事项。第三步司法审,县司法局 对可下放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将法律禁止、不宜下放的事项剔除,初步选定 私挖滥采、河道安全、无照经营、私搭乱建等55项。第四步县确定,县委按照 有序放、放得下、接得住原则,对初定下放事项再次征求乡镇意见,并与省市 司法、编制部门请示沟通,召开县深改委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最终下放事项。 优化资源整合,强力保障支撑。坚持盘活用好现有的、补齐配强紧缺的, 有效解决乡镇执法资源不足问题。规范化配强队伍。组建乡镇长任队长、10人 左右的专职执法队伍,实行乡属乡管专用;将自然资源、市场监督派驻站所执 法人员纳入执法队伍统管,实行县派乡管共用。乡镇共有114人新考取执法资格 证,执法力量较改革前增加4倍。制度化提供保障。将执法经费纳入预算、足额 拨付;统一配备执法用车、执法记录仪、专业执法终端器,并为执法人员缴纳 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基础保障到位。标准化打造阵地。按照花钱少、功能齐、 能办事原则,打造集法律咨询、举报受理、依法处置为一体的乡镇执法办公场 所。 制度机制牵引,提质增效规范。坚持同步跟进制度建设,防止“以放代管 、 一放就乱”。健全制度促规范。建立分级分类处置、案件移送、行政执法与刑 事司法衔接等10项制度,聘请专业法律顾问,编印工作指南、案例手册、执法 实用手册,确保案件处置经得住检验。完善监督强约束。建立案件内审、考核 评价机制,重点对乡镇和部门依法合规、限时办结等进行考核,明确五类移交 纪检部门责任追究的违规行为,实现全过程立体式监督。加强联动提效能。依 托“智慧灵石”,建设指挥平台,统筹县执法队、乡执法队、村网格员三支队伍 ,对执法全过程进行调度。优化网格员队伍,作为综合执法的“前哨探头”,一 旦发现问题,通过手机App上报,形成了“网格员吹哨、平台统一指挥、执法队 报到”的联动机制。 抓实执法实践,彰显改革成效。半年来,全县累计执法1301次,下达执法 文书257份,一批长期困扰基层的管理难题得到有效化解,依法处置违法排污案 件43起、河道行洪安全隐患点36处、民房违规改造案件16起、私挖滥采案件2起 ,共拆除违建6.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7.95万平方米。日常执法过程中,坚持抓 早抓小、情法交融、刚柔并济,先劝阻后强制,边执法边普法,没有引发一起 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通过改革,干部底气足了,难题能破解了,群众心气顺 了,实现了政治效果、法治效果、社会效果“三统一”。 强化县级统筹构建四项机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 中共蒲县县委 省委部署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蒲县县委将壮大农村 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 建引领、创新机制,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扛牢主体责任,建立县级推动机制。一是强化领导。成立书记和县长任“ 双组长”的县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项目审批、资金 整合、金融保险、资金监管、法律咨询等工作专班。二是组建机构。新设立蒲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集体经济产业规划、项目评审、主体培育 、资金分配等工作。三是政策牵引。研究制定《关于组建产业联盟壮大提质村级 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等9个规范性文件,指导乡村两级照着干、跟着干。 规划产业布局,建立要素整合机制。县委统筹谋划集体经济发展和稳粮保 供、农业规模经营,动态掌握各村人才、资金、资产、项目、市场五要素,精 准规划布局16个产业区,推动村村、村企联合,实现抱团发展。一是地域相邻 连片布局。规划建设玉露香梨、苹果、肉牛、生猪、肉鸡5个产业区,带动53个 村集约发展。二是链条相连规模布局。依托龙头企业规划建设饲草加工、粮食 加工、中药材加工、果蔬大棚4个产业区,带动上下游产品所在的20个村嵌入产 业链。 三是要素相补融合布局。规划建设物业服务、食用菌种植、蜜蜂养殖、综 合加工4个产业区,带动11个村要素共享、携手发展。四是项目主导分类布局。 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煤矸石治理3个项目区,带动25个村集体增收 。 聚焦全程服务,建立规范运行机制。紧抓关键环节,提供全流程、专业化 服务,保障集体经济健康运行。项目决策上,村级“四议两公开”申报,乡镇复 审,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聘请第三方评审,乡村振兴、财政、审计等 部门联审后,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风险把控上,强化资金使用监管,点对 点拨付,乡镇申请、村级使用、部门监管,150万元以下的项目直接拨付,150 万元以上的按进度即到即办。人才支撑上,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服务,设立农经 专家工作站,组织两批20余人次专家教授开展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建立8个乡 镇人才服务驿站,选聘35名畜牧、果业专家驻站服务指导;实施“乡村振兴万人 计划”,招聘66名大学生到村工作。成效考核上,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设立 专项奖励资金,强化督导检查,一月一排队一通报,每季度观摩每个乡镇2个项 目,现场晾晒测评;年底综合评价,与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 记星级化评定挂钩。 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持续投入机制。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强化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导向,形成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渠道。一是财政预算。出台持续支持政 策,今年预算2300万元,每年以10%递增。二是统筹整合。今年安排各类涉农资 金2000余万元,提取土地出让收益700万元、矿业权出让收益400万元,每年以 10%递增。三是多方撬动。引导国有、集体、民营等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参与集 体经济项目,撬动社会资金2100多万元。四是结对帮扶。引导工矿企业“一企一 村”精准对接,帮扶资金达到331万元。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中共长治市潞州区委 全省专项行动以来,潞州区针对城市治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难题,确立“ 党建引领、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治共建”的工作思路,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提 质增效。 抓实重塑性改革,实现专门机构管物业。专项行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将物 业企业登记备案、收费监管、信用等级评价等19项管理权限下放潞州区。区委 主动承接,建立起区级、镇街、社区三级物业管理体系。区级层面,通过机构 改革,优化职能配置,组建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全面承接下放职能,确保下 放权力“接得住”。同时成立行业党委和行业协会,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领导。 镇街层面,由镇街公共服务办公室承担物业服务中心职能,负责规范小区业委 会(物管会)组建、物业服务质量评价等日常工作。成立业委会(物管会)10 82个,覆盖92%的小区。社区层面,由社区党委牵头组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 ,承担物业企业评优评级初审、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在全区构建起上下贯通 、职责明晰、运行顺畅的物业管理服务专门机构,理顺了物业行业监管体制。 强化制度性约束,做到物业管理有章法。聚焦物业行业审批、管理、评价 、监督等关键环节,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细化出台13项制度,进一步推动全区 物业行业规范化管理。比如:“红黑榜”制度,将社会评价好、信誉度高的物业 企业纳入“红名单”,将物业服务差、居民投诉多的纳入“黑名单”,倒逼物业企 业提高行业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物业超市”运营制度,在物管中心建立“物业 超市”,搭建了业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供需选择平台,筛选了全区37家服 务好、信誉度高、有社会责任的物业企业进入“超市”名单,为有意向的居民小 区推介。公开公示制度,规定物业企业要定期公开收支情况,物管中心聘请第 三方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目前已对20多个物业项目进行了审计结果公示。接 诉即办制度,在区物管中心、街镇设立举报电话,受理投诉,会商研判,办理 回复。半年来,共办理各类投诉80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98%。 推动市场化运作,聚焦“三无”小区破难题。采取“三步走”,推动“三无”小 区物业实现市场化。第一步,坚持全面改造,让“三无”小区“能接手”。本着“全 面覆盖、分类实施、用足政策、政府兜底”的原则,对符合改造条件的72个小区 全部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对水暖电气、楼体立面、小区环境进 行全方位大改造;对暂不具备老旧小区改造条件的55个小区,投入750万元对公 共区域破损部位实施“微改造”;全部安装技防物防设施,为物业企业接管奠定 基础、创造条件。第二步,推行捆绑招标,让“三无”小区“有人接”。实施“1+N ”捆绑招标模式,规定物业企业在竞标政府主导的机关办公场所、城中村改造、 棚户区改造等物业项目时,捆绑接收一批“三无”小区。第三步,开展多元经营 ,让“三无”小区“能管好”。为实现接管的物业企业经营不亏本、服务有保证, 支持企业探索差异化收费,鼓励企业开发小区闲置资源,开展多元经营、多渠 道增收,倡导企业推行智慧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抓实城市小区党建提升网格治理效能 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道党工委 专项行动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部署要求,进 一步强组织、聚合力、优服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实践路径。 完善三级体系,组织架构“建”起来。针对社区党支部力量薄弱、组织体系 有效覆盖不够的问题,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微网格) 党小组”的组织体系。一是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结合党员人数变化,及时将1 3个社区党支部改建为党委、1个社区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吸纳驻地单位、两 新组织、物业企业等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完善社区党的领导工作机制。二是 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按照“居住集中、利益相关、便于管理”的原则,将 275个楼院优化为98个小区(网格)。通过线上线下全面摸排,将198名退休党 员、12名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编入小区,建立支部,实现“支部、网格” 有效融合。三是成立楼院(微网格)党小组。以低层楼栋、高层单元、50户平 房院落为标准,划分431个“微网格”,同步成立党小组,党员“微网格长”担任党 小组长。 强化三个保障,网格治理“实”起来。聚焦解决谁来干、干什么、干得好的 问题,强班子、定职责、建阵地,确保小区(网格)党支部实体化运行。一是 班子建强。采取推选一批、派驻一批、兼任一批“三个一批”方式,推选55名退 休党员、选派43名社区干部担任支部书记,选配224名居民党员、网格员和物业 、驻地单位负责人等担任支委。二是职责定明。制定小区(网格)党支部、楼 院党小组等6个具体职责清单,规定物业企业选聘、5万元以上的维修改造工程 等5类重大事项,由小区(网格)党支部牵头与相关利益方共同议定。三是保障 到位。通过协调驻地单位、整合闲置资源、回收物业用房等方式,建起65个小 区(网格)党支部“微阵地”,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制度规范、有基本设施“三有 ”标准,规范建设。 抓好四项工作,治理效能“强”起来。聚焦小区(网格)党支部更好发挥战 斗堡垒作用,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抓民主自治机制建设。成立88个业委会( 物管会),46个业委会(物管会)主任由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专项 行动以来,先后解决了热力管道年久失修等热点难点问题285件。二是抓物业管 理监督。小区(网格)党支部会同业委会(物管会),在有物业企业服务的 小区,每年组织业主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作为物业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单位或居民自管的小区,组建财务监督小组,公开透明地把钱管好用好。 三是抓网格排查服务。微网格长配合网格员通过“走、看、谈”,实现“重点区域 、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全覆盖;党员骨干包联10户到15户居民,定期走访,掌 握动态情况。同步建立风险隐患、困难群体“两本账”,按照“支部议、逐级报、 提级管”闭环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做好关怀帮扶。四是抓平战结合转换。小区 (网格)党支部同党员签订承诺书,实行积分制管理。党员平时亮出身份、参 与治理、服务群众。战时按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开展工作。今年4月疫情突发 后,1368名党员闻令而动,不到4个小时就完成了小区封控、核酸检测。 动真碰硬“清化收”扩大公开强监管 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冀周村党支部 省委提出“清化收”以来,我们按照县里统一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 不断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更好地凝聚人心,服务群众。 “清化收”机遇来了,我们怎么看?必须敢干、会干、干好。我村过去“三 资”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成了“唐僧肉”,群众感到不公平,多次上访。“清化 收”让我看到了希望,一心想抓住这个机遇。但刚开始“两委”干部怕得罪人,我 反复与他们沟通,这件事对集体和个人都有好处,群众支持咱,怕啥?通过多 次讨论,思想逐渐统一。大家认为“清化收”是“必答题”,我们不仅要干,更要 敢干、会干、干好!只有集体收入“颗粒归仓”,“釜底抽薪”化解矛盾,老百姓 才会感到公平正义,支部说话才会有人听、办事才会有人跟。 “清化收”部署了,我们怎么干?就是清家底、敢碰硬、提级办、公开竞。 我们认真执行县委“县主抓、乡主导、村主体”的“清化收”工作要求,强化措施 抓落实。一是清家底。“两委”干部分组包户,两天一“碰头”。利用《土地确权图 斑》和《建设用地图斑》,以图找地、以地找人、实地丈量,把超出合同面积的土 地一块一块都“抠”出来,收归集体。通过翻阅档案、走访当事人,一份一份找 合同,一条一条审内容,全村共发现不规范合同75份。二是敢碰硬。在处理不 规范合同和违纪违法问题中,集体门面房租赁不规范比较突出,有的还涉及历 任干部、党员本人和亲属。“两委”干部多次登门,讲政策、讲后果,各个击破 ,开了好头。接下来,就很顺利地规范了11份合同,收回5个小区的物业管理权 ,解决就业30人,年可为集体增收23万元。三是提级办。对一些“老大难”问题 ,由县乡提级办理,村“两委”密切配合,共同啃下“硬骨头”。四是公开竞。村 里参考相邻门市、地块的租赁价格确定底价,报乡镇审批同意后,对收回的集 体资产一律公开竞价发包。集体门面房租赁由原来每套2500元调至5500元,集 体收入增加了14万元。 “清化收”后半篇文章怎么做?我们的做法是民主决策、扩大公开。总结“ 清化收”工作,我们感到“三资”管理混乱,还是监督不到位。为此,我们在执行 “四议两公开”的同时,结合我村实际,加强民主决策和扩大公开,创新采取了 “两定三公开”的监督办法。“两定”,一是在每年年初,根据工作计划定财务预 算,规范集体收支行为,没有列入计划和预算的,一律不得支出; 二是在每月的1 、2 、3 日,确定一天为“民主议事日”,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 ,监委会主任、村办主任列席,对单笔5000元以上的支出,宅基地使用、基础 设施建设、集体财产处置、弱势群体救助等11项重大事项, 实行民主决策。今年以来, 共组织民主议事9次, 研究议定事项10件。 “三公开”,一是定期公开,每月公开“民主议事日”议定事项和实施结果,每季 度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每半年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今年以来共公示12次 。二是随时公开,对群众关注的集体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大额开支、重大项 目进展情况,通过网格微信群及时公开到每一户村民。三是社会公开,把项目 建设和资产交易一律上网,通过县政府网站、交易平台向社会公开,今年共交 易5笔。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试金石”系列№858(5篇)山西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9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