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系列№278(22篇)碳达峰、碳中和素材汇编(一)

2023-02-21 17:55:02 143

文章导读

碳达峰、碳中和素材汇编(一) “如椽巨笔1”微信公众号2021年8月 目 录 碳中和时代ESG投资必将由“小众”走向“大众” 3 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碳达峰。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碳达峰、碳中和素材汇编(一

“如椽巨笔1”微信公众号2021年8月

碳中和时代ESG由“小众”走向“大众3

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4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9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山西力量11

碳中和进程要防激进13

碳中和背景下国外银行业的发展方向15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东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18

先立后有序进碳达碳中和21

以六大系统举措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3

碳达峰碳中江西全力破题探索转型路径27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思考与建议29

重点行业企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33

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中和”需调整产业34

用较小成本减煤,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36

推进碳达峰碳中加快安阳绿色转型38

数字经济时代运营商的“碳中和”力量40

电力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43

“碳达峰、碳中和”要从我做起45

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影响中国?国家战略蕴含机遇46

碳中和时代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向49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53

有序推进碳中和防范运动式“减碳”

(2021年8月3日)

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近期备受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有了新的指示:要求统筹有序做好相关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其中对运动式“减碳”及时制止的顺应民心之策,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意义不需赘述,而要有效促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衔接与实现,政府和市场毫无疑问都会扮演各自的角色。各级政府在面对来自高层或上级政府带有考核性质的要求时,有些地方会采取比较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动目标的实现,有时甚至会过于简单粗暴,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所谓运动式“减碳”,一种是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另一种是过度行动,超出了目前的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比如某些地区在没有协调好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片面强调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区、大搞零碳行动计划,宣传所谓的投资潜力。更有甚者,粗暴关闭碳排放较多的传统企业,影响产业经济供应链。此外,因运动式“减碳”对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行政性干预也时有出现,违背了以人民为出发点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值得警惕。

换言之,实现碳中和需要制定详细的“减碳计划”和具体措施,既不盲目,也不激进,需要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还有70%左右,要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转型是绕不开的,要用绿色能源替代如此巨量的煤炭。就能源多元化的结构性思路考量,水电资源开发空间已不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核电等还有较大拓展空间,特别是光伏发电,技术进步空间较大,应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而从碳排放大户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头,总体上是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排放占比在80%左右,且集中在能源、制造、交通和建筑领域。未来,能源领域核心就是推进绿能替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电力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电气化和电动化。制造业要实现燃料或原料脱碳,交通要在绿电绿氢基础上推进电动化和氢动化,建筑要大力推广节能建筑。目前中国的能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约40%的差距,减排空间不小。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对所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梳理,对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矛盾的现行政策和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保持政府政策和制度与碳减排目标的一致性。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价格、税收、排放权交易,让绿色低碳价值能够通过市场进行表达和实现,并完善碳减排相关的基础设施、构建更好的绿色金融生态、加强绿色发展国家合作,等等。

对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不应对居民用能采取限制性行政手段,特别是切忌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可行的举措是,通过激励性的阶梯性电价政策等手段,更好激励居民节约用能,让节约用能更好的居民,能够通过用能权的交易获得补偿和奖励,一举两得。

总体而言,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平衡好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有序推进,尽可能避免为完成目标采取过于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应该相信,有了好的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市场主体就会在这个环境下主动作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时代ESG投资必将由“小众”走向“大众”

李文

(2021年8月3日)

近年来,ESG投资逐步脱离“小众”,走进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视野。

当前全球最受关注的几大长期风险均与气候和环境有关,为此国际社会积极开展相关行动,我国也已承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而ESG投资起源于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投资,主要涵盖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三个层面。其中“环境”包含低碳、气候变化等目标,涉及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等评价因素,与我国的绿色金融理念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我国也正在加码布局ESG投资支持绿色转型。

投资者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投资机会。近年来,中国机构投资者愈发重视ESG投资策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中接近九成对ESG投资策略有所关注,其中十分关注并且进行实践的占比接近20%。

但我国目前可供投资者选择的ESG产品还比较“小众”。近年来,ESG产品布局明显提速,但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公募基金方面,国内泛ESG基金布局主要围绕主题投资展开,真正ESG产品较少;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发力布局ESG主题理财产品,以固收产品为主,覆盖节能环保、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权益类产品有待创新。而券商资管旗下的ESG主题产品只有寥寥几只,同样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投资方式及产品数量均有待扩充。

与产品发展进度相“匹配”的是,我国ESG投资同样处起步阶段,投资者入场节奏落后于海外发达市场。这一方面与当前A股市场的ESG评级体系发展仍不完善、ESG可投资性有待验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ESG投资理念尚未普及有关。笔者认为,目前ESG投资有几个大的方面亟待完善。比如建立标准化的投资体系、包括投资工具、评价体系、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等;ESG评级方面,应结合自身国情对差异化指标进行针对性更新,探索本土化ESG评级等等。

同时也应看到,还处在“小众阶段”的ESG投资整体向上空间也较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ESG披露体系的完善、经济转型的深入、海外资金等中长线资金加速进场,中国的ESG投资将大有可为,也将逐步走向“大众”。

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特聘副会长、研究员郭振英

(2021年8月3日)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278(22篇)碳达峰、碳中和素材汇编(一)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41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