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系列№298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扫千军”公众号
2021年10月
目 录
“三新”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
“智囊团”系列№298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笔扫千军”公众号
2021年10月
目录
“三新”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1
把握“三新”要义推动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11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14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9
全力践行“三新”要求推动湖北绿色崛起21
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与“三新”的逻辑关系25
深刻领会“三新”要义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31
学党史践“三新”抓落实全力挺进全国百强35
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主题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38
准确把握“三新”精神内涵提高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水平40
“三新”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
吴晓妹龚晓莺
(2021年8月25日)
一、引言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1年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文章,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2]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集中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国际影响因素的研究。王修志等(2020)认为,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国际分工合作在全球化中的变化,中国提出新发展格局。[3]陈文玲(2020)提出,受新冠疫情冲击,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疫情失控、经济失速、政策失灵、民主失范和治理失效等问题,中国就此提出新发展格局。[4]赵英臣(2020)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要原因。
[5]李金昌和余卫(2020)认为疫情冲击和国际贸易萎缩等复杂国内外环境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要原因。[6]二是集中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影响因素的研究。董志勇和李成明(2020)提出,因为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不确定性增加,我国才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7]柳思维等(2020)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综合考虑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后所确定的中长期战略方针。[8]叶初升和李承璋(2021)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代经济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必然。[9]葛扬和尹紫翔(2021)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0]三是集中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综合影响因素的研究。郭晴(2020)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国内发展变化提出了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与实现路径。[11]樊纲(2020)认为,
一方面,国际环境变化使得中国相关产业链存在断供风险,国际循环不畅,另一方面,为更好应对国内外形势结构性转变,我们要更多依靠国内循环,进而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原因。[12]佟家栋等(2021)认为,新发展格局既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大循环陷入相互牵扯式下滑威胁提出的战略构想,也是中国经济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经路径。
[13]四是集中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因素研究。赵蓉等(2020)主要论证了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14]杨明等(2020)提出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双循环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15]江小涓和孟丽君(2021)侧重分析了双循环的决定因素、中国经验和国际趋势。[16]然而,以上相关研究往往忽略了中国提出新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国际因素和自身诉求的统一,这也进一步导致相关政策建议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17]。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新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国际因素和自身发展阶段的三位一体视角,探究构建重点发展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机制,这也是本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