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毛万春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n。
毛万春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8月
目 录
1994年
2003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三学三干 攻坚破难 108
2012年
2013年
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 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 199
2014年
2015年
落实新精神 服务老干部 226
2016年
用好“三项机制” 保障“追赶超越” 254
“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必须名副其实 281
率先落实三项机制着力推动追赶超越 289
以“两学一做”保障换届工作 以换届工作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298
《三项机制》为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证 323
2017年
2019年
2021年
干出新作为 展现新气象 342
2023年
让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辉
(1994年)
曾因在太行山上修建人工天河一一红旗渠而闻名遐迩的林州市(原林县), 如今随着工业用水的增加,地下水严重超采,加之红旗乘水逐年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用水危机,水越来越成为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和政治任务来对待,以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在做法上,变过去以“引” 为主,转为以“蓄”为主,蓄、引、挖、节并举;变主要靠红旗渠引水转为库、塘、井、堤一齐上,积极动员组织全县人民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十万大军出太行的情况下,组织妇女和老人,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连续三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1990年到1993年全县共向水利投工26551.7万个,投资1.94亿元,完成硬化渠道374.34万米,埋设管道104万米,改造干、支渠21.4万米,新打深机井210眼,新建和治理库塘23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9平方公里,建成节水面积46万亩,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1.4万亩,早涝保收田19 万亩,解决和缓解了17万余人的吃水困难。工程规模之大,完成项目和数量之多,超过了“杯赛”前十年的总和。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其精神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宁愿苦干,不愿苦然”的信心和决心。六十年代全市人民组织起来向穷山恶水开战,苦战十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7座渡槽,打通211个隧道,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因此,林州市人民不相信世上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已成为全市干群共同的信念。东姚镇洪河村是拥有3360口人、3690亩耕地,水源奇缺的穷山村,四年来他们集资180多万元,全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经过艰苦奋战,硬是劈山造田80亩,在山窝里打出4眼机井,埋设地下管道、架设空中管道、地面硬化渠道2.1万米,使3000亩早地变成水浇田,在去年夏季严重干早的情况下,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本乡镇、本村组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上项目,坚决杜绝“路边工程”、“参观工程”,把每个劳力、每一分钱投入到最佳效益的工程上。如任村镇新上的桑耳庄倒虹吸工程可缩短渠线15120米,减少投资15万元,
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5000余亩。
三是全市乡村各级领导干部明确工作重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六十年代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起,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点突出抓好。今年,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之后,我们及时把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更加努力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仅去年立秋以来, 我们多次印发了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文件,四大班子领导继续实行包乡镇、包工程的责任制,完善了“杯赛奖罚制”,增强了责任感和压力感。各级领导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以身作则,和广大群众共同奋战。如东姚镇三年前是水利建设的后进乡,但他们不甘落后,依据本地实际,在规划了灌区节水、旱区蓄水、山区建经济林三大效益工程之后,镇党委、政府、人大领导分工包干,拼命抓农建,使该镇的农田水利建设一跃进入全县的先进行列。
四是咬定农田水利建设,舍得投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要达到同样的目的,林州人往往需要成倍甚至几倍的努力。对此,他们毫无怨言。市、乡财政每年向水利的投资都高于本级财力的10%各级银信部门都想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乡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拿出数以万计的资金来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群众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些地方还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基金等形式办水利。去年8月以来,采桑等7个乡镇的财政向农建投入都在50万元以上,姚村镇河西村把筹建办公楼的8万元拿出来用到水泥硬化莱遭上。东姚镇合顺厂把收入的62万元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任村镇石柱村位于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颠,过去是“吃饭不放盐,夜里不点灯,姑娘往外嫁,小伙难成亲”的穷山村,近年来,他们主动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 纷纷把结婚钱、养老钱等拿出来,共筹资金2.7万元,投工3万个,埋设地下管道5400米,开挖蓄水池5个,打早井80眼,并栽植花椒等树45万棵,绿化荒山900 亩,1992年全村收入62.8万元,人均600元,为1989年的3倍。
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扩大有效藏溉面积,促进农业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3版)“金钥匙”系列№78(65篇)毛万春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189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